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 讀書心得

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Empirical Process),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此書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

如果只能選一本推薦給領導者與管理者的敏捷書籍,那就是這一本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筆者在 2018 年與熱血的敏捷同好們一同創立台灣敏捷協會,希望能把「敏捷」 Agile 這個在矽谷驗證數十年的有效工作方法推廣到台灣,灑出敏捷精神的種子,協助打造開心高效的敏捷工作環境,個人也因此有機會到各個企業、機關和學校,分享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從 2014 年開始導入敏捷的經驗與導入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每個人的痛苦不一樣,每間公司的痛點差不多

在分享的過程中,筆者搜集各種組織中的痛點,最後發現可以把痛點歸納成「三種話」以及「三不足」。

在工作常聽到的「三種話」:老闆聽不懂人話,部屬説不出好話,同事等著看笑話。

(簡單的講,就是上、下、平級溝通不順暢)

以及工作中經常面對的困境「三不足」:預算不足,人才不足,時間不足。

(白話的說,就是缺乏錢、人、時間等資源)

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論到哪一個產業,哪一間公司,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在「三種話」和「三不足」的迴圈中打轉。而敏捷提供了超越的思路,藉由迭代、自組織、透明化等工作方法,幫助我們能夠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和處理事情,跳脫輪迴往理想中的工作環境邁進。

既然把敏捷說的那麽美好,但如果問問身邊公司有導入敏捷的朋友們:「你覺得敏捷跑起來如何?」,個人相信回答會是非常兩極的。要嘛就是非常的反感,要嘛就是非常的受用,明明就是簡單「敏捷」兩個字,怎麽會搞得像是天堂與地獄差別那麽大呢?

筆者認爲敏捷就像是露營,就算是說再多露營如何好玩,對於沒有露過營的朋友來說,都只能用腦補來想象。當被說服了,鼓起勇氣,空下時間去露營,就會發現實際體驗和腦補的想象不一樣。

導入敏捷就像參與一場旅程

比如說,運氣好遇到了晴天又涼爽的天氣,準備了舒適的睡墊和美味的伙食,跟到了有趣又有服務心的夥伴,一起去度過輕鬆愉快的初次體驗,那也許就會覺得露營不錯,願意嘗試接下來的第二露、第三露,甚至成爲露營的推廣者,帶著朋友一起體驗露營的樂趣。

相反的,如果不巧遇到整天下雨打雷,睡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瓦斯爐壞了只能乾啃泡麵,夥伴不幫忙就算了還一直抱怨指責,帳篷有破洞還一直滴水像瀑布,兩人擠在濕濕黏黏的帳篷大眼瞪小眼,早上腰酸背痛的起床,在傾盆大雨中狼狽的收起帳篷回家,如果第一次露營就遇到這樣的狀況,還會想去露營嗎?

露營前的準備工作,一起露營的夥伴,遇到狀況時的排除技巧與健康的心態,短短兩天一夜的露營,都有這麽多的考量和變因了,那在組織中有數十位到上萬位的夥伴,要如何能夠把敏捷跑好呢?

還是回到爲啥要導入敏捷?

在本書的八個章節中,每個章節結尾都有列出該章節的五大重點,比如說第四章〈領導敏捷轉型〉中所提到的:「唯有領導者能夠改變自己,才可能改變企業文化與組織。未能承諾於學習與執行敏捷手法的領導者,就不該推動敏捷轉型。」

而上面這麽中肯的建議,在本書中不斷的出現,也讓我拿著書欲罷不能的讀下去,同時也和自身的經驗做驗證和反思,誠如書中反復強調的:「如果你和你的團隊覺得推動敏捷沒有樂趣可言,那就是你沒把它做對。」,筆者也的確因敏捷接觸到了 Scrum、看板、引導教練薩提爾正念等等讓自身越來越開心的事情。

本書精彩的内容和精闢的闡述,因爲是由「露過營」也就是有跑過敏捷的老手,搜集許多案例和自身經驗的成果。跳脫了坊間敏捷書籍大多著重在工具和方法,這本書直指核心的提供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備的觀念,具備了這些觀念,也就能更善用敏捷的工具和方法,就像是把《九陽真經》的内功用心練好,《九陰真經》的外功就手到擒來了。

感謝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作者群和城邦出版集團的經濟新潮社共同打造這本書,嘉惠中文世界的企業和組織。

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Empirical Process),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此書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

恭喜您踏上高效協作與幸福人生的旅程,願我們一同創造美好共好的世界。

Agile 敏捷的核心是迭代還是疊代 Iteration VS Increment

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而敏捷跟傳統方式的差異在哪邊呢?

看到 #敏捷 是「疊代」的説法,我認爲各自表述都很好,但提到用「迭代」的人是一種中文不好加上不會寫軟體的誤用,對於這樣的言論我有不同的觀點。

疊代是進步很重要的推動力,歷史所有的事情自古以來,從文化、科技、甚至到軟體,早就有「#疊代」的概念,每個成果推進都是纍積在之前的成果上,如果敏捷的核心概念是疊代,那爲什麽還要談敏捷呢?

迭代 Iterative 與 疊代 Incremental 的比較

以上是敏捷中解釋「迭代」Iterative 與「疊代」Incremental 的經典圖。可以看出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那敏捷強調的是哪個方法呢?

因爲大家都知道「疊代」Incremental 的重要性,也都很熟悉,所以敏捷帶入的創新概念是「#迭代」Iteration,也就是在圖中上方的方法,在不斷的輪回和重複之中,我們持續找出新的做法,在必要時甚至捨棄之前的成果(所以絕對不是一直疊上去),也就是著重在如何改變既有的慣性。

為何Agile 敏捷要強調迭代 Iteration,就是希望除了成果的積纍,也要反復的檢視做事情的方法(主要藉由自省會議來持續學習),這是敏捷開宗明義的敏捷 101 概念。

儘管我認爲敏捷跟老子思想是同一個精神,但敏捷是個近期由英文世界傳遞過來的概念,也許回歸英文原文的意境是很重要的。

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 以氣機科技為例 – Agile Summit 敏捷高峰會 2022

參加這次敏捷高峰會的原因之一,是把藉由氣、炁、撓場等能夠親身實證的體驗,以這些為工具深化自我照顧的覺察和能力,介紹給有緣的朋友們,祝福大家平安、健康、輕鬆、自在。

從八年前約 50 人同樂的 2014 敏捷之旅,到今年 500+ 人參與的 2022 敏捷高峰會,在許多前輩與熱心志工的推動下,加上 iThome 從 2018 年開始的大力支持,從以前最常聽到的『敏捷真的有用嗎?』到『怎麽開始敏捷?』,從『敏捷不適合台灣』到『這是敏捷在我們公司的做法』,在種種對話中,可以一見敏捷的風潮和趨勢。

從 2014 年開始接觸 Agile 敏捷至今,也過了 8 年的時間,很感激敏捷帶來許多自身的改變。比如說,上台演講是我從小就很害怕的事情,而實踐敏捷讓我有機會站上講臺分享,而經歷了新加坡敏捷大會、全球 Scrum 大會、台灣敏捷高峰會、敏捷旅程、政府、學校和企業的經驗洗禮,上台對我來說逐漸成爲一種互動的享受。

好像該説的都說的差不多了

事情就是那麽奇妙,當我越講越熟練之後,反而就越來越喜歡沉默。

大多數的邀約都婉謝了,一來是我認爲跟以前相比,關於敏捷的資訊已經越來越豐富,許多敏捷同好的實踐經驗比我的有趣又扎實。二來多年學習和實踐成果已經整理出版了《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也在緣分下錄製了綫上課程,像是天下學習的《 高效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著重在企業組織敏捷化、緯育 Tibame 的《 敏捷方法 組合學習方案》關注於 Scrum 和團隊協作、《敏捷式自我修煉課》則是分享運用敏捷精神自我提升的經驗和做法。

這兩年來總會有種,好像已經沒有什麽關於敏捷的好再分享了的感覺。

既然如此,怎麽又會參加 2022 年的敏捷高峰會呢?這不是自打嘴巴嗎?

親身實踐敏捷式創業

主要是因爲在共同創辦氣機科技的這兩年,把敏捷的一些概念應用在創業中,發現在探索未知的領域時,使用敏捷方法來推動進度特別有效果。於是從三個面向來剖析:迭代 Iteration開放 Openness覺察 Awareness,總結出了氣機創業三字真言。

「實、擁、照」。

氣機創業三字真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敏捷高峰會上,我和氣機技術長廖展毅 Bruce 共同分享的議程: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 ─ 以氣機科技為例共同筆記投影片),Bruce 也分享了他的從沒氣感到有氣感的心路歷程,我很喜歡他說的這一句:

既然是可以經過練習而成,那迷不信成了很明顯的框架,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不論是個人的敏捷、團體的敏捷、個人的覺察、團體的覺察,都是被自己所限制了,「實驗」成了第一步,也代表著一個「開放」的心,進而就會迎接了「覺察」。

Bruce 的 Facebook 臉書分享

又來怪力亂神了?

也許有朋友會好奇,爲什麽要說自己是怪力亂神呢?

對於「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從小的教導是說孔子不說精怪鬼神的事情,而如果我們看一下上下文,也許會發現只看一句話有斷章取義之嫌。

「子不語怪力亂神」出自《論語•述而》在「葉公問孔子」至「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段裡,屬於第四句,介於「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間。

孔子前面談自己從小就是從不會學到會,後面談三人行,都是在講學習,怎麼中間會突然跳到鬼神了?

來自孔子的家鄉,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的徐振貴教授根據上下文義,做出了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新解為:「孔子沉默了一陣子,唯恐用力擾亂了心神。」

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也許就是描述孔子在當時做了一下正念,把注意力回到自己了呢。

看完上面的説明,相信也就很容易理解,「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這個題目,其實背後的意涵是「正念的創業三字真言」呢。

所以參加這次敏捷高峰會的原因之一,是把藉由氣、炁、撓場等能夠親身實證的體驗,以這些為工具深化自我照顧的覺察和能力,介紹給有緣的朋友們,祝福大家平安、健康、輕鬆、自在。

Agile 敏捷是什麽?-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花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打再多口水戰,也許都比不上小規模的嘗試,想一想現在的工作情況,什麽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呢?

「Agile 敏捷是什麽?」

這是我在 2014 年開始接觸敏捷時,一直在找尋的問題,從對外指責他人的不是,到對内自省個人的不足;也因爲這段探索敏捷的旅程,讓我碰上了引導教練正念NLP 等等改變了我對於人生態度的機緣。

在敏捷的旅途上,探索到從内到外的各種對話方法

時光匆匆過了六年到了 2020 年,走過了許多的痛苦與歡笑,留下來的除了許多的感觸,還有自己部落格上的點滴文章,也是這本書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 中一半的内容。

這本書另一半,也是更難得的一半的内容,是衆多在台灣的敏捷先行實踐者,在許多公司與產業所嘗試過的做法、遇過的挫折、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成長。期待這本書的出現,能夠讓「敏捷是什麽?」這個問題,有更多不同的觀點與實踐。

這本書的誕生,要特別感謝所有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的夥伴們,有了他們的嘗試和實踐,豐富了落地實踐的底氣,尤其是鈦坦科技總經理李境展 Tomas 的推動,才有這本書出版的規劃。也感謝唐鳳、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博士聯聖企管董事長陳宗賢老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溫金豐老師台灣敏捷協會理事長張昀煒 Hermes 和各界朋友的推薦。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

給各個不同狀態的你提供一個參考

因爲敏捷的實踐和内容非常多元,我自己也是經歷的許多年的試錯和體驗,所以在出版前做出了決策圖,並收錄在書中上冊的第 17 頁,希望能幫助讀者快速找到能馬上應用的内容,立刻改善自己的團隊和組織。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打再多口水戰,也許都比不上小規模的嘗試,想一想現在的工作情況,哪一個章節的内容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呢?

我個人本性疏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就像是身處在河流中一樣,即使不動,水流也會自動帶著我體驗河中的各個風景。

從不喜歡寫字,到敏捷管理生存指南的誕生;

從不熟悉鏡頭,到錄製 Tibame天下學習的綫上敏捷課程;

從上臺很痛苦,到代表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到新加坡敏捷大會、台灣敏捷高峰會、全球 Scrum 聚會、上海與台北的區域 Scrum 聚會等等盛會上分享敏捷實踐的經驗;

每次的體驗都是一份驚喜,感謝在一路上陪伴支持的前輩和朋友們,也希望這份感動,能帶給所有的讀者們,在工作中開心、在生活中愉快、祝福一切圓滿幸福。

到哪裏購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

電子書已上架至各電子書平台,可點下列連結瀏覽上架頁面:

華藝:https://www.airitibooks.com/Detail/Detail…
凌網: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271577
PUBU:https://www.pubu.com.tw/ebook/262668
KOBO:https://www.kobo.com/tw/zh/ebook/RJwwUMzY-j6NUumzgQvJsw
讀墨:https://readmoo.com/book/210204223000101
UDN:https://reading.udn.com/v2/bookDesc.do?id=187401
台灣雲端書庫:https://reurl.cc/82K4Gb
googlePlay:https://reurl.cc/zWO556
台灣漫讀:https://www.bookwalker.com.tw/product/126439
Mybook:https://mybook.taiwanmobile.com/profile/BOO05001011102201

實體書通路: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331612682046852003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844
PChome 24 H:https://www.pcstore.com.tw/elephantwhite/M80818072.htm
白象文化生活館/蝦皮:https://shopee.tw/product/84325322/3693718762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941722202
讀冊TAAZE: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40493.html
MOMO網路書店: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9079255
三民: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9548913

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演講

在開始擔任管理職務時,柯林斯的書籍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因爲有許多企業的實際案例,還有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故事,很容易記憶。比如刺蝟原則,找出熱情、專長、能賺錢,這三者的交會點,也是我在職涯中自我檢視的三個關鍵問題,而套用在不論個人、團隊、企業都很實用,也難怪有許多人說柯林斯的書籍,不但企管書,也是個人自我成長的指南。

企業管理的書籍很多,歷經二十多年時間考驗,還能帶來巨大共鳴的就是經典了。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的書籍,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像是從A到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基業長青:高瞻遠矚企業的永續之道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企業為何走向衰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沒有看過書也聽過書名的經典。

在開始擔任管理職務時,柯林斯的書籍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因爲有許多企業的實際案例,還有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故事,很容易記憶。比如刺蝟原則,找出熱情、專長、能賺錢,這三者的交會點,也是我在職涯中自我檢視的三個關鍵問題,而套用在不論個人、團隊、企業都很實用,也難怪有許多人說柯林斯的書籍,不但是本企管書,也是本個人自我成長的指南。

久違的粉絲見面會

在近幾年,我對於單向的會議越來越沒有興趣了,感謝有玉山銀行好友的邀請,加上出自於十多年來對柯林斯的敬佩和感激,聽到了有機會見識大師風采當然要馬上報名啦。這一場 2022 大師論壇
恆久卓越的修煉—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能夠發生,要特別感謝玉山銀行和天下雜志,把國際企管的最新資訊,持續引入台灣,滋養台灣這片土地。

這一場演講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柯林斯分享他最新的書 恆久卓越的修煉:掌握永續藍圖,厚植營運韌性,在挑戰與變動中躍升 中的内容,也就是 30 年的企業研究成果,他總結了打造卓越企業的四個步驟;第二部分是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兼內容長吳琬瑜的與談。

打造卓越公司的四個步奏

閱讀全文〈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演講〉

如何挑選敏捷團隊的成員?跟梁靜茹要勇氣

制度和獎懲,就是公司幫助夥伴的工具,善用敏捷的精神,讓團隊學習迭代和自組織,當空間給了出來,表現的好的團隊能夠突出,會怨天怨地的團隊,表示還是活在受害者心態中,值得恭喜的是,我們讓真相浮出來了。

常常有人問,如何挑選敏捷的試驗團隊?

關於挑選敏捷團隊成員,我建議用自願者的方式,組成敏捷俗稱的『老虎團隊 Tiger Team』,因爲這些人展現了願意面對未知,做出新的選擇,展現只出嘴巴的人缺乏的特質:勇氣

在人才發展的領域,有一個我親身經歷,而且相信的定理,也就是在找人時態度先於能力,英文是 Hire for Attitude, Train for Skills,中文直接翻譯就是『招募看態度,能力靠訓練』。

聽起來很反直覺,找人當然是找能力好的即戰力,馬上就可以上手幫忙,再加上態度好的話,那不是更好嗎?

閱讀全文〈如何挑選敏捷團隊的成員?跟梁靜茹要勇氣〉

幫助組織氣血循環 提升組織心理安全感 – 敏捷平衡循環 Agile Balance Cycle ABC

阿一跟專業的諮商心理師王敏 Nicole 一起,從心理學結合組織管理的視角,合作產出了敏捷平衡循環 Agile Balance Cycle ABC 問卷,建議團隊成員一起填填看,增加彼此的瞭解和溝通彼此的期待希望能幫助團隊的身心靈成長,在工作與生活上都取得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俗話說「帶人要帶心」,縂認爲這是一句空話,而隨著在管理上的屢次失敗與學習,特別是研究近期許多組織管理的敏捷方法,腦科學,心理學等等,發現其實真的是有實踐方式,這些可以達成帶心的而不再是空談。

而帶心,最好先從自己的心帶起。從自己開始實踐正向語言、正念、我訊息、自組織,也許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處於自己開心自在的狀態。不得不佩服 iThome 台灣敏捷協會 ACT 在疫情最嚴峻的期間,突破萬難與種種的挑戰,在預計 7 月的綫下活動,敏捷地響應變化成爲綫上活動,並佛心的無償觀看,相信能為產業帶來更多好的影響。

在 2021 年的臺灣敏捷高峰會,很榮幸的跟專業的諮商心理師王敏 Nicole 一起,從心理學結合組織管理的視角,合作設計了敏捷平衡循環 Agile Balance Cycle ABC 自我評量問卷,建議團隊成員一起填填看,增加彼此的瞭解和溝通彼此的期待,希望能幫助提升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在工作與生活上都取得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今年的 Agile Summit 2021 敏捷高峰會採全線上活動,交流時間是 9/6~9/17 期間,主辦 IT Home 很佛心地全綫上無償推廣。

跨職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在傳統組織中跨功能的團隊通常在危機時才會出現,他們會組建了一個瞭解危機的特別工作小組,並由小組成員全權負責解決該問題。

敏捷開發或 Scrum 中,我們常常強調團隊是要跨功能的成員組成。在傳統的企業,會按照功能來分部門或團隊,團隊成員的技能相對單一,像是QA部門與開發部門獨立分開。

而在敏捷式的組織,強調的是希望一個團隊可以自行從頭到尾交付給顧客價值(提供產品或服務),減少跨團隊溝通造成的延遲或資訊落差,所以成員的組成需要跨職能。

有一個蠻好的具象化比喻是不丹的傳說故事,和諧四友:大象、猴子、兔子和小鳥組成的團隊

雖然大象又巨大又強壯,還是需要敏捷的猴子才能摘下果實。但如果當初小鳥沒有吃下種子,讓種子跟著排泄到土壤中,就不會有樹的出現。而如果沒有兔子在土中挖洞,讓土壤通氣與保留水分,樹也不會長的又高又好。

以下是在『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可以用來探索『跨功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的一個實驗。


探索12:跨功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

背景:在傳統組織中跨功能的團隊通常在危機時才會出現,他們會組建了一個瞭解危機的特別工作小組,並由小組成員全權負責解決該問題。 閱讀全文〈跨職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團隊自省是否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在某些情況下,工作可能是以「個案」為主(例如零售商店,醫生診所或諮詢櫃檯)而不是專注於專案,因此沒有明確的開始與結束時間,也就沒有工作節奏。因此,定期反思和學習就有些強人所難,且太過死板,員工很容易會有「我們在浪費時間」或「在你們這些蛋頭顧問後,我們決不會做這些蠢事」之類的想法。

敏捷開發或 Scrum 中強調的是持續改善,而持續改善的發生主要是靠團隊的反思或自省。

這一篇哈佛商業評論『再討厭,也要安排自省時間』也提到自省的重要性。Scrum 中甚至規定團隊在每個短衝結束時,要舉辦自省會議(Retrospective)以找出在下個短衝可以改善的工作流程。

但自省會議所花的時間真的值得嗎?要如何衡量它所帶來的效應呢?

以下是在『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可以用來探索『團隊自省是否能提高顧客滿意度』的一個實驗。


探索22:團隊在規律的節奏中學習和反思,是否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背景:在使用敏捷開發的軟體部門,定期舉辦自省會議是很常見的做法。在自省會議中,團隊成員會討論在過去兩三周內,他們從已交付軟體所獲得的成果學到了什麼。他們也從彼此間、與公司其他部門、或與顧客的互動中學習。根據筆者自己的觀察,從事其他工作的部門很少採取這種做法。

在某些情況下,工作可能是以「個案」為主(例如零售商店,醫生診所或諮詢櫃檯)而不是專注於專案,因此沒有明確的開始與結束時間,也就沒有工作節奏。因此,定期反思和學習就有些強人所難,且太過死板,員工很容易會有「我們在浪費時間」或「在你們這些蛋頭顧問後,我們決不會做這些蠢事」之類的想法。 閱讀全文〈團隊自省是否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信任是否可以幫助降低企業成本?-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差旅費用的申報耗人心神,也傳送出矛盾和另人不舒服的訊息:「雖然我們相信你可以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但我們也認為你可能會欺騙我們。」收到這種訊息令人灰心,而且這樣的流程比起可能節省的成本,花費了更多的金錢和時間來防弊。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這個是永遠討論不完的問題,而這觀點也會影響企業中的政策和規定。

與其空口討論,不如直接來做個實驗吧!

以下是在『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可以用來探索『是否可以利用信任來減少成本』的實驗。


探索2: 信任是否可以減少成本?

背景:另一個過度官僚例子是複雜的差旅費用管控,這個管控是假設員工會企圖欺瞞公司,所以就規定只能住哪類型的旅館,只能吃多少錢的食物等等。 閱讀全文〈信任是否可以幫助降低企業成本?-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