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人想做怎麼辦? – Scrum中的工作分派與分工

 

在傳統的專案開發中,都有一個角色負責分配工作,常常是由PM(專案經理)或是Team Lead(組長)來擔任。分配工作這回事非常吃力不討好,既要了解每件工作的急迫性和複雜度,還要考量每個人的能力,平衡每個人的工作量。

這角色常常會成為團隊的瓶頸,因為每件事情都要經過他來分析、排程、驗收、忙著開會,常發生團隊成員空等他來分派工作。更別提如果工作項目比既定時程提早做完、或延遲完成所需要的協調工作。這也是最容易被上下壓力夾殺,很快Burnout陣亡的苦主。

敏捷開發Scrum如何解決這個角色的問題呢?

Scrum沒有人負責工作分派!

在我深入了解Scrum之前,我會以為是由 ScrumMaster 來扮演這個角色。

後來才知道跑敏捷或Scrum中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工作是由每個人自己認領的。在 Sprint Planning 中開發團隊選擇拿多少個Item,沒有人可以要求開發團隊要拿多少工作,在Sprint進行中也是每個人自行選工作Task。

乍聽之下是非常天方夜譚的事情,人都嘛是被動的,閑著沒事最好,怎麼有可能主動去找事情做?神奇的是在我們實踐過程中,發現發現團隊會主動自己找出方法。

有些團隊做完的人就自己挑下一個,所以想儘快做完手上的搶挑自己喜歡的做。

有些團隊協議挑自己最沒把握的,學自己不熟的東西。

有些團隊挑自己最有把握的,因為想儘快讓產品加值上線。

有些團隊選擇Commit少一點,因為想花多點時間還技術債。

重點是,這些都是由個個團隊依照現在情形,來決定最適合的方式,而且會隨著時間環境推移改變。

沒人想做的工作怎麼辦?

這是個經常出現的疑問,在臺科大分享時也有同學提出來。有一個過度解釋的迷思是,團隊要做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其實不是這樣的。

工作事項是經過Product Owner 排序過的,開發團隊認領工作的原則是由優先級從高到低認領,所以工作還是都會被處理。

我觀察一開始時開發團隊不太會提到工作想不想做,因為能自己選擇要做幾個Item,已經是非常大的衝擊和超大自由度(跟傳統的方法相比)。團隊通常把注意力放在需不需要做,而非想不想做。

有一個好現象是開發團隊開始質疑工作的價值和優先順序時,這代表對產品有想法和認同,也是Product Owner闡述價值和溝通的好機會。如果Product Owner能提出論述也虛心接受建議,可以經由討論讓產品的工作項目更有品質。

如果團隊拿太少工作怎麼辦?

在我印象中,在開始跑Scrum時大都是Commit的東西做不完。而且太多、太少非常主觀,也沒有比較基礎和意義。

相比多少工作量,我更想問的是,團隊做的工作對產品的表現有什麼影響?

有人擺爛不做事怎麼辦?

很幸運的,我們沒有遇到過。我也相信知識工作者不需要人盯著才願意工作

但如果真的有這種現象發生,我相信由Scrum讓事情曝露出來,好過在傳統的方式中被隱藏起來。

那Product Owner不就很倒楣,只能接受事情做不完?

是也不是。

Product Owner要相信團隊已經盡了目前的能力去做,與其計較做多少工作、花多少時間,不如考慮團隊是不是在做目前最有價值的事情?

至於之前為什麼可以做那麼多,現在那麼少?用Hard Coded、Copy&Paste、不寫測試等等的暗黑工具箱,都可以讓工作很快看起來做完了,但是埋一堆地雷以後來踩。

重要的是Product Owner也是團隊的一份子,可以把自己的期待跟困難點跟團隊說明,一起找出方法。有不滿也可以說出來,敏捷說的透明度不止是工作事項的透明度,還有包含想法和心情的透明度。

 

圖片來源:http://www.tinypm.com/blog/are-you-brave-enough-to-let-go/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在〈工作沒人想做怎麼辦? – Scrum中的工作分派與分工〉中有 3 則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