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最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導入 Agile 敏捷?』和『敏捷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嗎?』
『為什麼要導入敏捷?』
這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我們開始搞敏捷是因為當時看不到未來。
儘管很多夥伴都取得 PMP 證照,嘗試傳統專案管理的方式。但專案還是永遠趕不上進度,客戶不滿意我們的產出速度,更別提產品上線後一堆Bug,夥伴都操到累翻,主管最怕的事情就是收到離職信,整天都在救火。
也嘗試過應用標準化企業管理的制度,導入教育訓練、KPI、績效考核、定期開會,這對執行制式化操作為主的部門的確有幫助,如 IT 和管理部門,可以感受到效率的提升。但對 RD 產品開發的部門,還是看不到改善。
所以導入敏捷的原因是死馬當活馬醫,開始找敏捷顧問,讓團隊嘗試跑 Scrum,招募志願的夥伴,然後放手讓敏捷顧問全權掌控,讓這個團隊不受公司守則跟程序的限制去探索,反正看起來不可能更壞了 XD。
『敏捷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嗎?』
這問題就比較難回答了,因為是個回答後會被打的答案。
我現在的答案是『看情況』!
每一種管理模式都有他嘗試要解決的問題和適用的情境。如果打仗的時候我們搞自組織,應該沒有人想到第一線當炮灰吧!更何況,敏捷搞不好也不是組織演化的最終極目標。
在重新發明組織 Reinventing Organizations(目前無中文版)書中談到各種類型組織的形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整理了書中分類的五種組織形態、管理方法、適用情況與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類型並不是互斥的關係,當往下一個階段移動時,上一個階段的某些方法可能會被內化而被持續使用,只是關注重點不同了,就像俄羅斯娃娃一層包一層。比如說,不管是橘色、綠色、或青色組織,熟悉流程管理仍然可以增進組織的效率。
而書中提到,往下一階段演化,都是需要組織中最高領導者的支持,加上以身作則才有可能達成。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在同一階段中水平擴展,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能,而不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也同時尋找擁有下階段思維的盟友,一起引導和影響最高領導者,從而促成改變。
類型 | 例子 | 管理方法 | 適用情況 | 限制 |
紅色 Red 狼群 |
黑道,軍閥 | 重視人治 領導者決定方向,其他人跟著走,依靠力量和恐懼來管理。 |
混亂無序的環境 | 短視、沒有長期目標 |
黃色 Amber 軍隊 |
學校,政府,宗教組織 | 重視層層控管 依靠流程管理和指揮與控制 (Command & Control)。 |
長期穩定的環境 | 無法快速反應環境變化 |
橘色 Orange 機器 |
多數大型企業 | 重視內部和外部競爭 依靠目標管理和當責(Accountability) 。 |
利潤導向 | 除了金錢沒辦法提供其他工作動機 |
綠色 Green 家庭 |
西南航空, Ben&Jerry’s, 使用 Agile 或 Lean 的組織 |
重視滿足顧客 依靠共享的價值觀、文化、和充分授權(Empowerment)來運作。 |
客戶認同價值觀 | 建立共識太緩慢,層級架構跟自主管理起衝突 |
青色 Teal 生命系統 |
覺旅咖啡, Patagonia, Morning Star, Buurtzorg |
重視組織和個人的天命 依靠抗脆弱組織 (Anti-Fragile),在工作上做自己,運用建議流程自主管理 |
變化超快的環境,追求個人意義的社會 | 領導者的決心(或膽量?) |
重新發明組織 十分鐘重點整理影片(英文字幕)
重新發明組織 作者約一個小時的演講(中文字幕)
圖片來源:
https://www.walldevil.com/285242-josh-summers-wallpaper.html
在〈敏捷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 組織演變的過程〉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