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 讀後心得

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Empirical Process),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此書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

如果只能選一本推薦給領導者與管理者的敏捷書籍,那就是這一本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筆者在 2018 年與熱血的敏捷同好們一同創立台灣敏捷協會,希望能把「敏捷」 Agile 這個在矽谷驗證數十年的有效工作方法推廣到台灣,灑出敏捷精神的種子,協助打造開心高效的敏捷工作環境,個人也因此有機會到各個企業、機關和學校,分享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從 2014 年開始導入敏捷的經驗與導入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每個人的痛苦不一樣,每間公司的痛點差不多

在分享的過程中,筆者搜集各種組織中的痛點,最後發現可以把痛點歸納成「三種話」以及「三不足」。

在工作常聽到的「三種話」:老闆聽不懂人話,部屬説不出好話,同事等著看笑話。

(簡單的講,就是上、下、平級溝通不順暢)

以及工作中經常面對的困境「三不足」:預算不足,人才不足,時間不足。

(白話的說,就是缺乏錢、人、時間等資源)

打造敏捷企業:在多變的時代,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論到哪一個產業,哪一間公司,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在「三種話」和「三不足」的迴圈中打轉。而敏捷提供了超越的思路,藉由迭代、自組織、透明化等工作方法,幫助我們能夠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和處理事情,跳脫輪迴往理想中的工作環境邁進。

既然把敏捷說的那麽美好,但如果問問身邊公司有導入敏捷的朋友們:「你覺得敏捷跑起來如何?」,個人相信回答會是非常兩極的。要嘛就是非常的反感,要嘛就是非常的受用,明明就是簡單「敏捷」兩個字,怎麽會搞得像是天堂與地獄差別那麽大呢?

筆者認爲敏捷就像是露營,就算是說再多露營如何好玩,對於沒有露過營的朋友來說,都只能用腦補來想象。當被說服了,鼓起勇氣,空下時間去露營,就會發現實際體驗和腦補的想象不一樣。

導入敏捷就像參與一場旅程

比如說,運氣好遇到了晴天又涼爽的天氣,準備了舒適的睡墊和美味的伙食,跟到了有趣又有服務心的夥伴,一起去度過輕鬆愉快的初次體驗,那也許就會覺得露營不錯,願意嘗試接下來的第二露、第三露,甚至成爲露營的推廣者,帶著朋友一起體驗露營的樂趣。

相反的,如果不巧遇到整天下雨打雷,睡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瓦斯爐壞了只能乾啃泡麵,夥伴不幫忙就算了還一直抱怨指責,帳篷有破洞還一直滴水像瀑布,兩人擠在濕濕黏黏的帳篷大眼瞪小眼,早上腰酸背痛的起床,在傾盆大雨中狼狽的收起帳篷回家,如果第一次露營就遇到這樣的狀況,還會想去露營嗎?

露營前的準備工作,一起露營的夥伴,遇到狀況時的排除技巧與健康的心態,短短兩天一夜的露營,都有這麽多的考量和變因了,那在組織中有數十位到上萬位的夥伴,要如何能夠把敏捷跑好呢?

還是回到爲啥要導入敏捷?

在本書的八個章節中,每個章節結尾都有列出該章節的五大重點,比如說第四章〈領導敏捷轉型〉中所提到的:「唯有領導者能夠改變自己,才可能改變企業文化與組織。未能承諾於學習與執行敏捷手法的領導者,就不該推動敏捷轉型。」

而上面這麽中肯的建議,在本書中不斷的出現,也讓我拿著書欲罷不能的讀下去,同時也和自身的經驗做驗證和反思,誠如書中反復強調的:「如果你和你的團隊覺得推動敏捷沒有樂趣可言,那就是你沒把它做對。」,筆者也的確因敏捷接觸到了 Scrum、看板、引導教練薩提爾正念等等讓自身越來越開心的事情。

本書精彩的内容和精闢的闡述,因爲是由「露過營」也就是有跑過敏捷的老手,搜集許多案例和自身經驗的成果。跳脫了坊間敏捷書籍大多著重在工具和方法,這本書直指核心的提供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備的觀念,具備了這些觀念,也就能更善用敏捷的工具和方法,就像是把《九陽真經》的内功用心練好,《九陰真經》的外功就手到擒來了。

感謝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作者群和城邦出版集團的經濟新潮社共同打造這本書,嘉惠中文世界的企業和組織。

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Empirical Process),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此書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

恭喜您踏上高效協作與幸福人生的旅程,願我們一同創造美好共好的世界。

Agile 敏捷的核心是迭代還是疊代 Iteration VS Increment

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而敏捷跟傳統方式的差異在哪邊呢?

看到 #敏捷 是「疊代」的説法,我認爲各自表述都很好,但提到用「迭代」的人是一種中文不好加上不會寫軟體的誤用,對於這樣的言論我有不同的觀點。

疊代是進步很重要的推動力,歷史所有的事情自古以來,從文化、科技、甚至到軟體,早就有「#疊代」的概念,每個成果推進都是纍積在之前的成果上,如果敏捷的核心概念是疊代,那爲什麽還要談敏捷呢?

迭代 Iterative 與 疊代 Incremental 的比較

以上是敏捷中解釋「迭代」Iterative 與「疊代」Incremental 的經典圖。可以看出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那敏捷強調的是哪個方法呢?

因爲大家都知道「疊代」Incremental 的重要性,也都很熟悉,所以敏捷帶入的創新概念是「#迭代」Iteration,也就是在圖中上方的方法,在不斷的輪回和重複之中,我們持續找出新的做法,在必要時甚至捨棄之前的成果(所以絕對不是一直疊上去),也就是著重在如何改變既有的慣性。

為何Agile 敏捷要強調迭代 Iteration,就是希望除了成果的積纍,也要反復的檢視做事情的方法(主要藉由自省會議來持續學習),這是敏捷開宗明義的敏捷 101 概念。

儘管我認爲敏捷跟老子思想是同一個精神,但敏捷是個近期由英文世界傳遞過來的概念,也許回歸英文原文的意境是很重要的。

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5 – 專案管理懶人包(敏捷瀑布通用)

專案管理看起來是很專業的學問,但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專案。

e17285f5595211e2726eaa61b581917f

大寶一家人住在大廈的二十六樓。

有一天,他們三兄弟正要回家時,發現電梯壞了,於是他們只好爬樓梯,剛爬到第二樓時,大寶說:「我們一邊講笑話一邊爬樓梯才不會覺得無聊啊!」

當大寶和二寶講完笑話時,他們已經走到二十四樓了,這時輪到小寶講了,於是小寶說:「我不知道好不好笑,但鑰匙好像在車上……。」


專案管理看起來是很專業的學問,但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專案(基礎入門篇)

不論是傳統的瀑布式(Waterfall)管理還是最近崛起的敏捷式管理(Agile)如 Scrum 方法,目的都是在讓我們可以做更有效的事情,得到最有價值的成果。

閱讀全文〈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5 – 專案管理懶人包(敏捷瀑布通用)〉

敏捷界的禁語 – 敏捷組織中需要管理者嗎?

img_1359-e1410852924599

有一則叫【看蜜蜂】的笑話是這樣嘲笑管理的: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養蜂人養了一群蜜蜂,每幾天就採些蜂蜜來賣,日子過的也還算輕鬆愜意。

有一天,不幸有個管理顧問經過,他看了看蜜蜂飛來飛去,轉頭就問養蜂人:
『你怎麼知道蜜蜂都有在努力工作,沒有偷懶呢?』

養蜂人傻住了,回答:
「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養蜂人有點心虛
「那要怎麼知道蜜蜂有努力工作呢?」

『這還不簡單,』管理顧問自信滿滿得說到
『你就請一個人來看蜜蜂,由他來管理蜜蜂,蜜蜂就不敢偷懶了。我們在企業都是這麼做的,非常有效,有個專門的職稱叫 Team Lead 組長。』

「說得有道理,」養蜂人低頭沉思了一會
「那如果看蜜蜂的人偷懶,我要怎麼辦?」

『沒想到你還蠻有管理的 Sense 的嘛!』管理顧問用充滿激賞的眼神看著養蜂人
『你就再請一個人,看著“看蜜蜂的人”有沒有專心看蜜蜂啊。這工作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經理,英文叫做 Manager。』

「這樣就夠了嗎?」養蜂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閱讀全文〈敏捷界的禁語 – 敏捷組織中需要管理者嗎?〉

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4 – 採購管理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mage result for 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

從前從前某個富翁有一個兒子,富翁看兒子整天自己來太辛苦了,就給兒子討一個媳婦, 媳婦娶進門後一個月,富翁又看到兒子又在自己來,

富翁問:「兒子啊,我不是幫你討了媳婦了嗎!怎麼你還自己來?!」

兒子無奈的回答:「唉喲!她手也會痠啊!」


上面的故事其實是採購管理裡面最重要的議題,就是我們買東西回來,最終是否有解決到問題、符合我們的期待、達到專案成果。

專案管理聖經 PMBOK 中,對採購管理的定義是:『取得或購買完成專案所需,但專案團隊無法提供的產品、服務、或成果。』 閱讀全文〈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4 – 採購管理 Procurement Management〉

少一個差很多 – 算算團隊的公車指數

funny-but-creative-bus-advertising-for-inspiration

很多新創團隊都是使用敏捷開發如Scrum,最大的原因是使用MVP技巧,快速迭代,盡快取得回饋。

而一個成熟的組織使用Scrum或敏捷,除了快速取得市場回饋,有什麼誘因或好處呢?當過主管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最痛苦的時刻,是不該走(?)的人提辭呈的那一刻,特別是專案成敗就靠他時(煙~)。

而跑Agile,就主管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提高組織的可持續性,把原本集中在重要成員身上的工作量,視覺化或顯現出來,讓大家可以分擔,從而增加團隊的公車指數。而團隊的可持續性,最好的指標就是公車指數(Bus Factor)閱讀全文〈少一個差很多 – 算算團隊的公車指數〉

閉嘴也不錯 – 如何用靜音排序(Mute Mapping)快速估算需求

44422-Be-quiet-dog-funny-animal-pict

今天在玩Taco桑的Scrum Lego Game中,需要預估所有需求(Story)的大小,利用T-Shirt Size方法歸類到XL,L,M,S。而有一個Story是要蓋市長紀念碑,團隊先放到到S,但最後花了一整個Sprint,比其他XL花的時間還多。(都怪某一組拉高了市長的期待,還放跑馬燈,讓我們壓力很大 T_T)

其他Story預估大小也和真正實作的時間差很多。

所以在Retrospective(自省)中有夥伴說:『因為我們沒有玩積木的經驗,所以估計不準。』

我很好奇的問:「大家在現實工作中,都估計的很準嗎?」

有夥伴回:『如果估不準,怎麼報價給客戶?』
閱讀全文〈閉嘴也不錯 – 如何用靜音排序(Mute Mapping)快速估算需求〉

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3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risk-reward

通常我們聽到風險兩個字,都會認為是發生負面或不好的事情。其實在專案管理聖經 PMBOK中,風險是個中性的字眼,代表的是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有可能帶來好處跟壞處。專案管理的藝術就是把壞事發生的幾率盡量降低,而把專案發生好事的幾率盡量提高。 閱讀全文〈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3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2 – 溝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2015-08-27_014252

有一個老笑話,有聽過的人至少都坐三望四了。

MSN 沒關的下場(沒聽過MSN的話,就當成是Skype吧)

剛剛MSN沒關…下樓燒個紙錢…
一回來~我妹就跟我說…
哥…剛剛有好幾個人傳來祝你生日快樂耶!!!
接著我妹又說 不過你在燒紙錢……
所以~我都有幫你回他們唷!!!
但是…他們都下線了耶~
我覺得很奇怪 就看了一下記錄
結果……天才我老妹居然給我回

『對不起,我哥已經不在了…
除非我去幫他燒紙錢,不然他沒有辦法
從下面上來跟你們說話……』

溝通是專案中最重要,但最不被重視的事情。有效的溝通可以提前發現問題,避免問題的發生,與讓成員分享資訊獲得學習。在專案管理聖經 PMBOK 中,溝通是專案經理最繁重的工作,形形色色的溝通會佔掉專案經理大約80%的時間。而在敏捷和 Scrum 中,溝通的工作是由 Scrum 團隊每個成員都要負擔的責任。 閱讀全文〈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2 – 溝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1 –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team

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團隊是專案最關鍵的元素,不知道為什麼專案管理聖經PMBOK裡把這一篇放那麼後面。我猜是流程導向的思維,就是要把人的變異性降低最低,讓每個人都變成高可取代性,那人員重要性就不高了。 閱讀全文〈十分鐘活用專案管理11 –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