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演講

在開始擔任管理職務時,柯林斯的書籍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因爲有許多企業的實際案例,還有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故事,很容易記憶。比如刺蝟原則,找出熱情、專長、能賺錢,這三者的交會點,也是我在職涯中自我檢視的三個關鍵問題,而套用在不論個人、團隊、企業都很實用,也難怪有許多人說柯林斯的書籍,不但企管書,也是個人自我成長的指南。

企業管理的書籍很多,歷經二十多年時間考驗,還能帶來巨大共鳴的就是經典了。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的書籍,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像是從A到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基業長青:高瞻遠矚企業的永續之道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企業為何走向衰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沒有看過書也聽過書名的經典。

在開始擔任管理職務時,柯林斯的書籍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因爲有許多企業的實際案例,還有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故事,很容易記憶。比如刺蝟原則,找出熱情、專長、能賺錢,這三者的交會點,也是我在職涯中自我檢視的三個關鍵問題,而套用在不論個人、團隊、企業都很實用,也難怪有許多人說柯林斯的書籍,不但是本企管書,也是本個人自我成長的指南。

久違的粉絲見面會

在近幾年,我對於單向的會議越來越沒有興趣了,感謝有玉山銀行好友的邀請,加上出自於十多年來對柯林斯的敬佩和感激,聽到了有機會見識大師風采當然要馬上報名啦。這一場 2022 大師論壇
恆久卓越的修煉—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能夠發生,要特別感謝玉山銀行和天下雜志,把國際企管的最新資訊,持續引入台灣,滋養台灣這片土地。

這一場演講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柯林斯分享他最新的書 恆久卓越的修煉:掌握永續藍圖,厚植營運韌性,在挑戰與變動中躍升 中的内容,也就是 30 年的企業研究成果,他總結了打造卓越企業的四個步驟;第二部分是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兼內容長吳琬瑜的與談。

打造卓越公司的四個步奏

閱讀全文〈從A+到恆久卓越之路 – 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演講〉

回首來時路 – 管理、領導、引導、教練、正念、NLP 學習心得

NLP 中説到,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張『地圖』,而且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地圖包含了我們的假設、知識和感受。

依照地圖,我們會產生想要和欲望,也就是『意圖』。意圖讓我們選擇了想做的『行爲』,在這同時我們也持續和其他人『溝通與交流』。

行爲與交流造成了不同『事物』的發生,事物包含了流程、工具、文化、組織、產品等等,這些事物也造成了某些『結果』,不管是人或團隊的改變,或是產品大賺錢,或是組織文化的轉換。

經由『觀察』結果,然後改寫腦海中的地圖,周而復始,就是一個『學習與改變』的過程。

在過去的學習歷程中,2011 我是先從『管理』開始,管理著重的是行爲與事物的關系,如何設計架構,如何安排工作,這都是讓企業組織有效運作的重要元素。而在實踐管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因爲工作大部分是在腦海中形成,要靠『領導』來校準整個組織的意圖和行爲,而領導,靠的是願景、溝通和同理心。總結來說,就是『管理事、領導人』。

在 2014 開始接觸『敏捷式管理』後,體悟團隊要能有效協作,需要擴大彼此的溝通頻寛。經由 『引導』,就能讓每個人的想法互相交流,摩擦出火花,並收斂形成共同的目標,眾志成城。

今年接觸了『NLP』、『正念』和『教練』,又讓自己對觀察力的提升更進一步。NLP 提供了加强感官學習,還有改寫腦海中地圖的方法。正念幫助我更專注,更能察覺内心的漣漪。而教練,探索的是如何善用腦中的地圖和資源,幫助釐清需求和渴望,讓意圖更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想要往那邊走。

不論是管理、領導、引導、教練、正念或 NLP,都是非常實務與務實,因爲都很關注於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就是經由觀察結果,我們才能持續改善,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而結果,也是由以上種種技能和心法,彼此調合、共振和激盪所產生的。

回首來時路,真的很感激一路上的老師和學習伙伴,讓我有幸能接觸到那麼多有趣的事物和新奇的體驗。

善用引導技巧來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

五年前讀了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感覺書中的故事生動,說的道理也淺白易懂,但沒有頭緒如何去實踐。

最近因爲要準備團隊溝通相關的課程,因緣巧合之下五年後重新讀了這本書,發現了有效會議在團隊協作上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會議靠的是引導的技巧。

成爲有效團隊的五大障礙

第一個障礙:喪失信賴

使用深度匯談 (Dialogue) 中的技巧、善用 4F (Fact 事實、Feeling 感覺、Finding 發現、Future 未來) 的技巧幫助傾聽和同理、説話時運用焦點討論法 ORID讓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透明化。 閱讀全文〈善用引導技巧來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

別高談敏捷式管理說說如何落地(1) – 手把手打造敏捷團隊

為了更好的應對變化和增加企業的可持續性,敏捷式管理以團隊為核心來運作,並希望團隊可以:
擁有共同的目標、自行交付端到端的產品或服務、跨職能的團隊成員、穩定的團隊組成、依照 Scrum 或看板的方式來運作

『面對敏捷轉型的浪潮,你準備好了嗎?』一文中我們介紹了敏捷轉型(Agile Transformation)的由來和精神,這一切聽起來都無限美好,但具體要如何落實呢?

我們接下來分別來看看針對團隊和企業的敏捷方法,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如何讓團隊敏捷化。

以團隊為核心的敏捷工作方法

敏捷式管理是以團隊為運作的核心,對主管的要求是成爲僕人式領導,也就是支持團隊的成功與成長,而對團隊的組成有下面幾個要求:

團隊需要有共同目標

團隊成員要有個共同的目標,通常是提供給顧客某一種產品或服務。如果團隊沒有共同的目標,那就只是一群人,不能稱之為團隊。 閱讀全文〈別高談敏捷式管理說說如何落地(1) – 手把手打造敏捷團隊〉

小心定律就在你身邊 – 五個系統設計常用的定律

讀到每个程序员都该知道的五大定理5 laws every developer should know),感覺這些可以應用在系統設計上的定律,應用在社會和人生上也没有違和感。

文中提到的五個定律分别是

  1.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2. 高德納定律 Knuth’s law
  3. 諾斯定律 North’s law
  4. 康威定律 Conway’s law
  5. 帕金森瑣事定律 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

1.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只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如果殺人祭天有用,就殺吧。但如果換另一個人還是有可能出錯,這時獵女巫是没有用的,系統性問題要用備源、防呆、容錯、再確認等等機制處理。

舉例:從 815 大停電談「系統的崩壞」 閱讀全文〈小心定律就在你身邊 – 五個系統設計常用的定律〉

看歷史學敏捷 – 從人性出發

【一千年前的敏捷宣言】

很久很久以前,唐太宗李世民放了三百多個死刑犯回家,說明年秋天時回來報到再殺他們頭。到第二年時,没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死刑犯竟然一個没少的回來送死。

在那個時代,没有半個人在路上病死、老死、或被野獸吃掉,真的是老天保佑。唐太宗龍心大悦,認為在自己用心良苦的教化下,連死刑犯都變好人講信用,就把三百多個犯人都大赦放生,傳為千古佳話。

直到宋朝反骨的歐陽修把這事件批評說這是從上到下串通演出的撒狗血劇情(上下交相賊),從一開始就劇透了。皇帝要聖名,放走了就算不回來也没損失。萬一真的有人跑了,長眼的官員也知道要抓幾個替死鬼充數。囚犯也不是白痴,知道皇帝要耍仁慈,回來的一定不會死,打個折大不了去邊彊種菜。

歐陽修在《縱囚論》說:『不可爲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爲高,不逆情以幹譽。』

超譯:『有智慧的人不會笨到去設計不能普遍適用的規定。規定要從人性出發,不是跟大家不一樣就是厲害,也不要挑戰人性來刷版面。』

簡單的說,就是敏捷宣言第一條所說的:

【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只要是有權限可以制定規定的主管,都應該好好思索這句話。

 

圖片來源:https://memesuper.com/categories/view/37ee3d0030e724c6a90cd001224b8d7fa07d1569/human-nature-meme.html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