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那麽正嗎?- 正念、正向思考、正向語言的關係

儘管正向思考與正向語言説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這還是回到因爲大腦思考的速度太快了,往往是事後,我們才覺察到説出、甚至做出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這時候,正念就是一個很好的幫手,幫助我們把思緒慢下來,讓正向思考和正向語言有上車的機會,再一起決定我們想要前往的方向是哪裏。

說到正念,經常有朋友會說:『啊,我知道正念,就是要往好的地方想。』

其實這不是正念,往好的地方想比較像是正向思考(或是正面思考),但這也不全然對,正面思考并不是要我們都往好的想,更非不容許有負面情緒的出現。

就我的觀點,正念就像是幫我們的頭腦踩一個刹車,慢下來看一下、聽一下、感受一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在平常的狀態,人一般都會跟著之前的慣性走,然後就會有『我說了幾百次都沒有用。』、『他每次都會在這裏出錯。』、『夫妻每次都因爲同一件事情吵架。』等等重複的抱怨。

閱讀全文〈真的那麽正嗎?- 正念、正向思考、正向語言的關係〉

如何開始練習正念? -理工腦把自己的感受找回來

我有講求邏輯、結果導向、跟我說事實少廢話的個性,所以在接觸正念這種感受型、個體差異性極大、每個人都不同體驗的領域時,充滿了挫折感。不但一開始時沒有感覺,頭腦和身體找不到成就感,不知道如何繼續下去,而正念練習的進度,要如何驗證呢?

許多朋友對正念有興趣,想知道如何正念。而這篇文章是分享從一個理工背景出發,腦子中只有數據事實的人,是如何接觸並練習正念的,希望能幫助與我有相似情況的人,也可以輕鬆的享受正念帶來的好處。

關於正念能產生的效益的,例如壓力降低、睡眠品質提升、慢性疼痛減少、幸福感提升等等,相關的科學研究已經很豐富,這邊就不再贅述,有興趣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參考天下雜志的文章:正念的好處學得來的韌性:一顆不受擾的心。對於生活本來就健康快樂的人,我先恭喜你,而正念可以幫助我們更享受當下,更貼近自己,與自己在一起。

你上次與自己全然的在一起,沒有外在影像、沒有外部聲音、沒有睡着,是什麽時候呢?

閱讀全文〈如何開始練習正念? -理工腦把自己的感受找回來〉

從正念到撓場的怪力亂神之旅

話說我從小一直都是很理性鐵齒的人,相信自己所看到符合邏輯的事情。小時候爸媽說我八字不能吃牛肉,但還是有機會就會偷吃。學生時代無聊時看看星座,排排八字,但也沒有很信,就當個說嘴的談資,我更相信的是人定勝天。所以去年的身心靈之旅,從正念、身心學、氣功、水晶到撓場的體驗,讓我眼界大開。

在開始工作後,有幾年的時間擔任專案經理兼客服,電話隨時待命 on call。有過待命經驗的朋友就會了解我的感受,在家裡沒事做的時候,電話通常也會很安靜;但如果出門吃飯看電影,特別是最不想要被找到的時候,電話就會奪命連環扣不停。

在那段時間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模式,當有系統嚴重事故的時候,通常都是我剛巧吃了牛肉,後來嘗試不吃牛肉,說也奇怪,真的嚴重事故就越來越少發生。這段經驗加上放綠色乖乖電腦就會乖乖的,還有一次出事結果檢查乖乖過期了的經驗,儘管我依然鐵齒,出問題還是追根究底,但對未知的事物就多了幾分敬畏,畢竟事情順利比較重要,不過就是不吃牛肉和買幾包綠色乖乖而已嘛,不需要跟自己的生活過不去。

在 2020 COVID-19 疫情嚴峻的時候,剛剛好工作告了一個段落(這段工作也是個有趣的旅程,是關於如何讓企業和團隊工作起來更開心、更高效、更有趣的管理方法,收錄在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一書中),跟幾個朋友上了台灣正念工坊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在練習正念的過程,仔細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發現原來讓自己靜下來,心安定下來,竟然可以感受到心臟的跳動,腸胃的蠕動,甚至血管隨著脈搏在手腳動脈跳動的感覺。

與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老師一同錄影
閱讀全文〈從正念到撓場的怪力亂神之旅〉

『正!我好正!』正念、我訊息、好奇提問、正向語言 – 2020心得

『正!我好正!』,也就是『正(正念)、我(我訊息)、好(好奇提問)、正(正向語言)』這四個簡單的方法,對我自己的幫助很大,也讓我過的更開心,並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夠幫助更多人體會到工作與生活合一的快樂,享受理性與感性兼具、以全人的姿態活著的感動。

趁這個年度省思的機會,整理從之前各個課程中學習到的不同元素,分享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過的更開心的簡單練習方法,口訣是『正!我好正!』,分別是『正(正念)、我(我訊息)、好(好奇提問)、正(正向語言)』:

覺察的基本功 – 正念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老師說過,正念的練習訣竅是:『寧可短,不要斷』,重點在於每天的持續,即使是等車或是開會前等待的短短幾分鐘,都是很有幫助的,每天只要做個 3-5 分鐘,經年纍月下來,就可以更好的面對壓力,更開心。一開始可以聼聲音引導,最後可以自己隨時就閉眼正念,我自己常聽的引導有:

  1. 正念呼吸10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gJ4toO9Cw
  2. 身體掃描 45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SmSBMu_XM
  3. 靜坐引導 60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Nd1lWGlZo

從自己出發 – 我訊息

在 ICA 文化事業學會參與引導深度匯談課程的時候,學習到從自身出發的表達方法,也就是『我訊息』我訊息就是指每句話的開頭都是用『我』開始,在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意圖時特別有效果,如果句子中能避免『你』,就能夠有效避免對方感受到指責。

比如看到小孩子打翻水,通常第一句話會是:『你又打翻水了。』。如果能夠深呼吸一口氣,然後說:『我看到杯子倒了,水流出來了。』接下來的應對就會更圓滿,跟小孩子溝通也可以更順暢。

閱讀全文〈『正!我好正!』正念、我訊息、好奇提問、正向語言 – 2020心得〉

回首來時路 – 管理、領導、引導、教練、正念、NLP 學習心得

NLP 中説到,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張『地圖』,而且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地圖包含了我們的假設、知識和感受。

依照地圖,我們會產生想要和欲望,也就是『意圖』。意圖讓我們選擇了想做的『行爲』,在這同時我們也持續和其他人『溝通與交流』。

行爲與交流造成了不同『事物』的發生,事物包含了流程、工具、文化、組織、產品等等,這些事物也造成了某些『結果』,不管是人或團隊的改變,或是產品大賺錢,或是組織文化的轉換。

經由『觀察』結果,然後改寫腦海中的地圖,周而復始,就是一個『學習與改變』的過程。

在過去的學習歷程中,2011 我是先從『管理』開始,管理著重的是行爲與事物的關系,如何設計架構,如何安排工作,這都是讓企業組織有效運作的重要元素。而在實踐管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因爲工作大部分是在腦海中形成,要靠『領導』來校準整個組織的意圖和行爲,而領導,靠的是願景、溝通和同理心。總結來說,就是『管理事、領導人』。

在 2014 開始接觸『敏捷式管理』後,體悟團隊要能有效協作,需要擴大彼此的溝通頻寛。經由 『引導』,就能讓每個人的想法互相交流,摩擦出火花,並收斂形成共同的目標,眾志成城。

今年接觸了『NLP』、『正念』和『教練』,又讓自己對觀察力的提升更進一步。NLP 提供了加强感官學習,還有改寫腦海中地圖的方法。正念幫助我更專注,更能察覺内心的漣漪。而教練,探索的是如何善用腦中的地圖和資源,幫助釐清需求和渴望,讓意圖更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想要往那邊走。

不論是管理、領導、引導、教練、正念或 NLP,都是非常實務與務實,因爲都很關注於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就是經由觀察結果,我們才能持續改善,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而結果,也是由以上種種技能和心法,彼此調合、共振和激盪所產生的。

回首來時路,真的很感激一路上的老師和學習伙伴,讓我有幸能接觸到那麼多有趣的事物和新奇的體驗。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