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我好正!』正念、我訊息、好奇提問、正向語言 – 2020心得

『正!我好正!』,也就是『正(正念)、我(我訊息)、好(好奇提問)、正(正向語言)』這四個簡單的方法,對我自己的幫助很大,也讓我過的更開心,並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夠幫助更多人體會到工作與生活合一的快樂,享受理性與感性兼具、以全人的姿態活著的感動。

趁這個年度省思的機會,整理從之前各個課程中學習到的不同元素,分享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過的更開心的簡單練習方法,口訣是『正!我好正!』,分別是『正(正念)、我(我訊息)、好(好奇提問)、正(正向語言)』:

覺察的基本功 – 正念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老師說過,正念的練習訣竅是:『寧可短,不要斷』,重點在於每天的持續,即使是等車或是開會前等待的短短幾分鐘,都是很有幫助的,每天只要做個 3-5 分鐘,經年纍月下來,就可以更好的面對壓力,更開心。一開始可以聼聲音引導,最後可以自己隨時就閉眼正念,我自己常聽的引導有:

  1. 正念呼吸10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gJ4toO9Cw
  2. 身體掃描 45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SmSBMu_XM
  3. 靜坐引導 60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Nd1lWGlZo

從自己出發 – 我訊息

在 ICA 文化事業學會參與引導深度匯談課程的時候,學習到從自身出發的表達方法,也就是『我訊息』我訊息就是指每句話的開頭都是用『我』開始,在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意圖時特別有效果,如果句子中能避免『你』,就能夠有效避免對方感受到指責。

比如看到小孩子打翻水,通常第一句話會是:『你又打翻水了。』。如果能夠深呼吸一口氣,然後說:『我看到杯子倒了,水流出來了。』接下來的應對就會更圓滿,跟小孩子溝通也可以更順暢。

我訊息進階版是加上 ORID 焦點討論法,分別是『O 觀察』、『R 感受』、『I 想法』、『D 決定』。如果套用到小朋友打翻水的例子,也許可以這樣表達:

『我看到杯子倒了,水流出來。(O 觀察)。
我有點生氣(R 感受),因爲昨天發生一次今天又發生一次(I 想法)。
我想知道如何可以讓水好好喝完?(D 決定)』

持續的學習 – 好奇提問

『我就沒有想要好奇啊,那怎麽辦?』

這是我在教練課程中的提問,老師 Thomas 回答我說:

「你也許可以好奇一下自己為什麽不好奇。」

之前的我,自認爲很會問問題了,但是去年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我的問題大都圍繞在『事』,而缺乏對『人』的好奇。只對事情好奇,我遇到的瓶頸是許多的工作上的事情都在預料内了,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也就沒有什麽好好奇的了。在學習了對人的好奇,體驗到什麽是『貼著人提問』後,我發現原來人是這麽有趣,因爲每個人的生命和體驗都不同,所以探索不完的。

好奇提問的方法加上 ORID,是非常好玩的。

『我好奇你看到/聽到什麽?』
『什麽時候開始有這個想法的?』
『那時候遇到什麽事情?』(O 觀察)

『你現在的感覺是開心還是興奮?』
『你當時的心情如何呢?』(R 感受)

『是什麽原因讓你這樣決定?』
『有什麽考量嗎?』
『有哪些方法可以達成願望?』(I 想法)

『下一步是什麽呢?』
『如果一切重來你會怎麽做?』(D 決定)

語言的魔力 – 正向語言

『問題會提供對方一個方向,所以要正向提問。』

這是李崇建老師在薩提爾模式導入上課時說的,我認爲所有的語言,都會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當看到或聽到『不要想紅色』的時候,腦中會出現紅色,這是頭腦運作的方式,不管我們前面說的是『要想』或是『不要想』,紅色都會出現,看到的朋友可以自己做個實驗。所以在表達的時候,盡量說自己想要的情況,而不是說不想要的情況,因爲不想要的情況越說就越可能會發生。

如果聼到小孩在吵鬧,不要說『不要吵』,要説『請安靜』。

如果看説老婆要跟朋友出門血拼了,不要說『不要買太多』,要説『聊天聊的開心哦』。

如果發現工作上部屬又出包了,不要說『不要再出錯了』,要問『如何可以讓事情順利完成?』

活在當下,邁向未來,過去就讓他過去

2020 年是我職涯變化最大的一年,跟服務 15 年的組織說了珍重,從手握實權的主管角色,轉變成爲只有出嘴巴嘴炮的顧問角色,這個對比讓我體驗到了擁有職務權力的好處和作用。當擁有主管的權限時,就算團隊心中再不願意,也可以用命令的方式推動事情往前走,所以擔任主管時都會有一種自己很有影響力的錯覺。

而當沒有了組織賦予主管的權限,就可以真真實實的看見自己個人的影響力有多少,多少人願意撥出時間碰面,說的話有多少人願意聼,多少人願意執行。而在各個企業授課時,學員們的表現更是各種真情流露,質疑的、發呆的、玩手機的、應付的、投入的、專注的,各種人間百態,這對我自己來説,體會到了之前能在組織的庇護下是多麽的幸運,同時也迎來了檢驗自身實力的機會。

除了職涯的變動,2020 也是我生涯的轉捩點,超級理性講邏輯的工程腦,整合了感受情緒感性的教練腦;從十多年不知道哭是什麽,到現在看到感人的電影會掉下眼淚。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經歷了這麽多的變化,不但老婆開玩笑說像是換了一個老公,我自己在轉變過程中也是充滿了對自己的自我懷疑和挫折:

『我現在也很快樂啊,真的需要改變嗎?』

『理性思維幫我在工作上成功,我也很自豪,我現在丟開理性真的好嗎?』

『如果我變感性了,我還是 Yves 嗎?』

上面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中響起,也很幸運地,一路上遇到許多的貴人和老師,幫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NLP 的 Connie 老師達真教練學校的 Joyce 校長和 Gin、Amanda、Thomas、Ryan、CC、大人、Molly 老師,台灣正念工坊的陳德中老師,身心學(Somatics)的亮橘老師,正向思考的張譯文 Kyle 老師,長耳兔薩提爾模式的李崇建老師,A+ Expression 邏輯表達術的 Adam 老師,還有一起共學的同學,都讓我有許多的學習與成長。

也因爲許多的機緣巧合,接觸到了一年前的我會認爲怪力亂神的能量、水晶、靈性等等事物,儘管我仍然身處探索的旅途上,我也認識了自己的傲慢和無知,讓我帶著敬畏之心面對這個美好同時充滿未知的世界。

就我自身的觀察,我認爲敏捷和全員參與制的關注點是團隊協作和組織架構,引導關注的是團隊能量的流動,教練和薩提爾關注的是互動與情感的流動,而正念NLP 是對自己的覺察和思維的升級。從 2014 年開始接觸敏捷,2015 年在 ICA 文化事業學會學習引導,2016 年在鈦坦科技開始導入的全員參與制,到去年整年的經驗,我發現了這種種方法的共同點是『覺察當下、從自己出發、協力打造美好的環境』,我也感受到基督教中提到「當下的力量」(Being Mindful)與佛教中的「活在當下」與這些學習的關聯性,讓我體會到「大道至簡」與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狂喜。

很感恩一路上的機緣,讓我學習到讓工作環境更美好的方法,也深深體會到又開心又專注又有歸屬感的團隊默契,並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夠幫助更多人體會到工作與生活合一的快樂,享受理性與感性兼具、以全人的姿態活著的感動。

『正!我好正!』,也就是『正(正念)、我(我訊息)、好(好奇提問)、正(正向語言)』這四個簡單的方法,我感覺對我自己的幫助很大,也讓我過的更開心。

在 2021 年,農曆牛年大年初一的第一天,活在當下,邁向未來,過去就讓他過去,祝福大家都有一個快樂、幸福、健康的牛年。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