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做工作滿意度調查時,總有一些蠻正面的回饋都是跟職涯發展相關,比如說:
1. 我不清楚我的職涯規劃
2. 我覺得我需要訓練
3. 要有人來帶我
雖然態度是正面,但總讓我聯想到,用湯匙餵食的畫面 XD。 閱讀全文〈誰來許我一個未來? – 職涯發展該誰負責〉
在做工作滿意度調查時,總有一些蠻正面的回饋都是跟職涯發展相關,比如說:
1. 我不清楚我的職涯規劃
2. 我覺得我需要訓練
3. 要有人來帶我
雖然態度是正面,但總讓我聯想到,用湯匙餵食的畫面 XD。 閱讀全文〈誰來許我一個未來? – 職涯發展該誰負責〉
很多新創團隊都是使用敏捷開發如Scrum,最大的原因是使用MVP技巧,快速迭代,盡快取得回饋。
而一個成熟的組織使用Scrum或敏捷,除了快速取得市場回饋,有什麼誘因或好處呢?當過主管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最痛苦的時刻,是不該走(?)的人提辭呈的那一刻,特別是專案成敗就靠他時(煙~)。
而跑Agile,就主管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提高組織的可持續性,把原本集中在重要成員身上的工作量,視覺化或顯現出來,讓大家可以分擔,從而增加團隊的公車指數。而團隊的可持續性,最好的指標就是公車指數(Bus Factor)。 閱讀全文〈少一個差很多 – 算算團隊的公車指數〉
今天在玩Taco桑的Scrum Lego Game中,需要預估所有需求(Story)的大小,利用T-Shirt Size方法歸類到XL,L,M,S。而有一個Story是要蓋市長紀念碑,團隊先放到到S,但最後花了一整個Sprint,比其他XL花的時間還多。(都怪某一組拉高了市長的期待,還放跑馬燈,讓我們壓力很大 T_T)
其他Story預估大小也和真正實作的時間差很多。
所以在Retrospective(自省)中有夥伴說:『因為我們沒有玩積木的經驗,所以估計不準。』
我很好奇的問:「大家在現實工作中,都估計的很準嗎?」
有夥伴回:『如果估不準,怎麼報價給客戶?』
閱讀全文〈閉嘴也不錯 – 如何用靜音排序(Mute Mapping)快速估算需求〉
很多人問我,幹嘛導入敏捷式管理(Agile)和Scrum,是吃飽太閒沒事做嗎?
我們走向敏捷式管理是因為,傳統做法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市場環境,為了存活而不得不做。導入敏捷式管理是改變態度,培養一種面對現實、接受限制、處理現狀、放下過去的態度。
現實是肝是會爆的,所以敏捷式管理是要把事情排出優先順序,從最有價值的開始進行,捨棄低價值的工作。 閱讀全文〈為什麼選擇敏捷式管理? – 因為選擇面對現實〉
Agile is not only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6/30/2015 參加了Agile Brewery,活動是由 TomTom 和 Rally 全額贊助,不但免費食物豐富還有啤酒供應,真是佛心來的。
今天主講是TomTom荷蘭來的資深技術副總,Han Schaminee,有超過40年專案管理經驗。
一個很有趣的情境題:如果有一天客戶來公司開會,突然感覺肚子怪怪的,衝去廁所解決一下,解決完了坐馬桶上發現問題大條,衛生紙沒了!他只有你的電話馬上就打給你求救,你又剛剛好在很重要的會議跟超級大老闆開會,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