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5年參加ICA的深度匯談後,就深深的被引導(Facilitation)的魔力吸引,也認為引導的確可以讓團隊的對話進入更深的層次,進而產生讓團隊產生改變的動力。
因為今年公司邀請 ICA 到新加坡進行一系列的引導三堂課程,從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ORID)開始、到團隊共創法(Consensus Workshop)、最後一堂是深度匯談(Dialogue),三堂課都帶給新加坡夥伴們不同的驚喜。(詳細ICA 課程列表由此進)
經由焦點討論法,我們學到了在進入結論前盡可能獲取更多事實。團隊共創法提供了讓團隊找出共同目標的有效方式。而深度匯談,則提供了一個深入互相了解、處理困難情境對話的方法。
儘管去年已經在台灣參與過深度匯談,今年還在猶疑要不要參加新加坡的課程,想想跟新加坡夥伴機會難得,還是參加了。參加後的感想是,來參加是對的決定,不同的成員就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特別第一天時是因為都是從同一個公司、一起相處太久、不知不覺就按照習慣的溝通方式,忘了深度匯談的原則,沒有讓談話更深入,直到第二天後才慢慢有感覺。心得是軟性的技能,如溝通等等,如有公司外的同學一起切磋會有更多衝擊和火花。
深度匯談很難,更難的是談論那些跳出舒適圈、不是那麼安全的話題。比如其中一個主題就在談:【那些鈦坦文化阻礙我或我們成長】。這次參加的AHA是:從“我”出發來發言,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到達說出“我們”的境界。
一年後的自省
還是把“我們”掛在嘴上
口頭禪還是說“我們”。也許是逃避話說出口時的不安全感,想把自己的想法套在“我們”上,躲在團隊的後面發言。
更能夠享受沉默
一年前因為受不了大家的沉默,就先開口打破沉默。一年後,即使在大家沉默的狀態也可以享受其中,在工作上也更有耐心等待回應。
觀察力有待加強
在練習當觀察者時,還是著重在觀察說的話,對整體情境和團隊互動沒有很深入的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