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不同的聲音 – 用觀點輪盤產生團隊共識

funny-UN-meeting-food-shortage-America1

人都會相信眼見為憑,只有親眼看到才是真的。也許看到是真的,但這個【真】佔了全部事實的多少比例呢?

當我們遇到不同意見時,如何幫助團隊了解不同的意見,從而創造共識呢?如何讓大家的意見互相碰撞,了解并嘗試從別人的觀點看問題,產生比一個人更好想法?這在Agile敏捷式管理是個重要的議題。

之前在公司的年度會議中,玩了一種新遊戲,非常適合幫助不同觀點的形成和相互的理解,遊戲的名字叫做【觀點輪盤】。

先看個泰國的廣告吧

如同影片中的主角,如果沒有第三方的視角,我們往往會限於自己認定的觀點中。在大部分的情況,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是需要大家共識才能推動的行動,沒有全面的理解和溝通,在執行時會有不支持(我沒說話不代表同意),或遇到很多阻力(我就說行不通了)。

而透過觀點輪盤,可以讓大家說出自己的看法,吸收不同想法,從而凝聚共識。

如何玩觀點輪盤

先來看看遊戲的進行情況

選擇合適的主題

一輪觀點輪盤約需要進行30-60分鐘,因為需要時間很長,所以最好選擇值得投資大家時間的主題,比如說重大的、需要每個人共識的主題。

場地配置

清空讓全部人都可以站立的場地,在中央用膠帶貼出十字,再貼45度角的兩條線。成為一個切成八等分的圓形。

產生觀點

如果第一次玩,可以先用【承諾輪盤】熱身。承諾的意義是:

• 是讓我展現生命意義的機會 An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Life Purpose
• 給我很大的限制 Limiting like a straitjacket
• 可以創造強大的意念 Something that creates powerful intention
• 難以保證達成 Hard to hold on to
• 其他  Others
• 可怕而且超級沉重的擔子 Scary and overwhelming
• 讓生活充實而且真實 Makes life solid and real
• 讓生活有趣而且甜美 Makes life exciting and juicy

如果要用其他主題,可用Diverge and Converge 的方式,產出八個不同的觀點。準備八張A4紙,分別寫下八種觀點。

然後把八個觀點分別放到圓圈的一個區域中,順序不重要,可以隨意擺放。

開始遊戲

遊戲會有四輪,每一輪都會請同區域的人討論三分鐘,然後每個區域派代表來發表他們的看法。

第一輪:請站到你最認同的觀點。

比如說“你覺得承諾對你來說,代表什麼意思?”

當人都站定位後,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認同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第二輪:請站到如果可以,你最希望擁有的觀點。

比如說“如果可以,你希望承諾對你有什麼意義?”

請大家移動,當人都站定位後,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希望有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第三輪:請站到你最不同意的觀點?為什麼你不認同?

比如說“你最不認同承諾代表哪一個意思?”

請大家移動,當人都站定位後,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最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第四輪:在什麼情況下,你最不同意的觀點可能是合理的、或會發生的?

比如說“你覺得在什麼情況下,承諾有可能代表你目前站的位置的意義?”

這一輪不需要大家移動,只要站在原本最不同意的區域,找出這個觀點為什麼有可能是真實的、合理的、或是會發生的。

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最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如何用觀點輪盤產出行動方案

在上面的例子中,只是大家交流看法,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也不需要後續的行動。

但如果需要產出結論時要怎麼進行呢?比如說我們的討論是加入全薪病假。

先產生觀點

可用Diverge and Converge 的方式,產出八個不同的觀點。準備八張A4紙,分別寫下八種觀點。

然後把八個觀點分別放到圓圈的一個區域中,順序不重要,可以隨意擺放。

進行遊戲

第一輪:請站到你最認同的觀點。

當人都站定位後,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認同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第二輪:請站到如果可以,你最希望擁有的觀點。

除了原本的活動,再請大家想一想,并寫下如何讓這個觀點發生的方法,和什麼情況下他不會發生。

有觀點是“病假用不到,因為身體健康”,讓這個觀點發生的方式包含運動、作息正常。而這觀點不會發生的情況是每天熬夜、吃毒油 XD

第三輪:請站到你最不同意的觀點?為什麼你不認同?

請大家移動,當人都站定位後,請同一區域的人分享為什麼最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同一區域只有一兩位,請他們跟附近區域的人分享。

然後每一個區域請代表發表總結,其他區域的人可以問問題釐清觀點,但不可以質疑或挑戰別人的觀點。

第四輪:在什麼情況下,你最不同意的觀點可能是合理的、或會發生的?

請大家想一想,并寫下有什麼情況可讓目前所在觀點發生,和什麼情況下他不會發生。

如有觀點是”病假被濫用“,讓這個觀點發生的方法就是隨便批假、不需要證明。而讓這觀點不被發生的方法是增加工作的意義、讓大家知道濫用會被取消、生病時探訪 XD

第五輪:總結全都的觀點和發生與不發生的方法

這樣就有了比較全面的觀點,和如何讓觀點發生的行動,或避免觀點發生的對策。

第六輪:做出決議

因為每個人都有機會吸收各個面向的意見,就比較可以做出符合現狀的決定。

圖片來源: http://themetapicture.com/opinions-through-the-world/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在〈聽到不同的聲音 – 用觀點輪盤產生團隊共識〉中有 4 則留言

  1. 有一问想请教:
    如果观点不足8个,例如只有6个是否也就顺其自然了?还是说最好是8个?
    谢谢!

    1. 我在推測設計成八個的用意應該是取得盡可能多的觀點,而且受於場地物理限制,所以定為八個。

      如果觀點過少,可能需要多發散。通常腦力激蕩後都會多過8個觀點,然後收斂成8個分類(或是7個分類+一個“其他”)。

      我自己認為六個觀點的情況不算觀點少,其餘兩個角度寫“其他”,順其自然進行應也無妨。

      期待您工作坊體驗後的分享 =)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