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 Beyond Mind – 覺察之旅閱讀心得

在工作中逐漸提升和成長,這或許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商業道場之路。「道場覺之所為何,共頻知字贈有緣」,猜想正因為如此,一向低調的胡先生,才會發心分享這段「覺」之旅的親身經歷,期待這本書<覺 Beyond Mind>能對僕僕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有緣人有所啟發和幫助,彼此鼓勵、互相打氣,願我們都能輕鬆自在。

閱讀完<覺 Beyond Mind>這本書,呆了半晌不知道如何下筆,這資訊量也太大了!

如果老朋友的定義是「相識的時間」大過於「不認識的時間」,那麼胡索先生與我就是不折不扣的老朋友了。從求學到創業、爾後成家、一直到超越意識的探索,二十多年來巨量的記憶隨著字裡行間的過往敘事不斷在腦中翻過,文字就像胡先生平常說話的語氣一般直白和生活化,淡然中帶有馬來西亞華人特有的南洋腔調和說法。就像是吃 Nasi Lemak(馬來西亞椰漿飯)一樣,一開始以為只有白飯,越嚼、椰子的味道越香濃。

書中提到人生過程中種種的選擇,不論大或小的決定,都累積成了現在、當下。1996年的冬天,因為胡先生搭乘的班機延遲,我倆才陰錯陽差的在加拿大認識。高中時期是網絡的初始發展,用著發出噠噠噠噠的撥接數據機上網,胡先生總是不斷的嘗試新的事情,從ICQ、Hotmail、Skype、MSN,發現新的軟體就呼朋引伴一起玩;他會走上科技創業之路,創辦加密通訊軟體 Letstalk 也就不令人意外了。現在更進一步創辦了氣機科技覺之能量等超越當代的產品,直達人心,開啟超越五感的體驗。

「創新、執行力強」,這是從以前到現在一起共事的夥伴們對胡先生的評價,在此也不諱言,「急性子、主觀意識強」也是常常聽到的評語,而這些在胡先生於2020年走上「覺」的探索之旅後,逐漸多了「溫暖」和「友善」的特質。

胡先生親身力行證明了「改變」,不代表要放棄過去,反而是正視過去的累積,讓點滴經驗成為養份,滋養自身的成長,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出身於公務員家庭,一向量入為出,從小對於錢的概念大致不脫離「無奸不商、為商必奸」、「金錢是萬惡之源」、「錢不重要」等等。因為與胡先生的緣分,方有機會踏上管理者和創業者的道路,也在一路上逐漸調整自身的信念,如「金錢是豐盛的展現」、「想要在那裏成功,就在那邊幫助人」、「買賣是能量的交換」等等。

個人不認同「商場如戰場」的比喻,因為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爭鬥,而商業並不是。商業上的關鍵提問是: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獨特性、創造價值與交換價值?我們如何協調彼此的工作狀態、培養優質關係?我們如何關照顧客、照料員工、照拂股東、體恤夥伴,並且也照顧好自己?

在2014年開始接觸美國矽谷風行的「敏捷式管理(Agile)」之後,我更認同「商場如道場」這個比喻。商場是自我修煉和精進的道場,如同胡先生在書中所說的:「三等人才為錢與權工作,二等人才為興趣工作,一等人才則是為愛和為大家工作。」以及對於老闆的分類:「三等老闆只想當老闆,二等老闆只為錢當老闆,一等老闆則帶著大家一起成長」。

我從書中所稱的三等人——為錢工作開始我的職涯,在工作中逐漸提升和成長,這或許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商業道場之路。「道場覺之所為何,共頻知字贈有緣」,猜想正因為如此,一向低調的胡先生,才會發心分享這段「覺」之旅的親身經歷,期待這本書<覺 Beyond Mind>能對僕僕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有緣人有所啟發和幫助,彼此鼓勵、互相打氣,願我們都能輕鬆自在。

插上情緒的接頭,連上宇宙的資料庫 – 情緒覺察

因暗物質和暗能量所蘊藏的無限智慧,以人類現今的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其萬一,所以需要透過情緒讓身體連結到暗物質、暗能量,把宇宙的訊息壓縮成身體所能體驗的開心、傷心、喜悅、憂愁、焦慮、驚訝、平靜、超然、合一等等的感受。

「一立方公尺的空間內,有足夠的能量煮沸全世界的海洋」

理查·費曼博士,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宇宙的能量和資訊無窮無盡,而現實面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使用宇宙的資料庫呢?

五感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

在心理學中,經常用冰山一角來比喻表意識相對於潛意識的比例,表意識也就是在我們清醒時,可以看到、聽到、聞到、想到、感受到的的一切。而意識中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稱爲潛意識,就像是海面上看不出來,處於深邃海洋中冰山的龐大山體。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的集體潛意識,連接了海洋中全部的冰山,楊定一博士稱呼為意識海,也有人稱呼為阿卡西紀錄、阿卡夏紀錄(Akashic records, Akasha)

物質和能量只佔宇宙的 4%

很巧合的,在宇宙學的最新發現, 2019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詹姆士·皮伯斯(James Peebles),證實可見的物質和能量,只佔了宇宙的 4%,而科學儀器無法探測的部分佔了 96%,統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些大多數人看不見、摸不着、又存在的事物,不單單只在遙遠的外太空存在,也在地球上、在台灣、在我們周遭環境、和在我們身體裏外存在,簡單的說就是無所不在,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在數十年前就研究這未知的領域,並稱之為虛數空間,又稱靈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方的影片。

整合心理學、宇宙科學、意識科學和自己的親身體驗,我個人的假設是,表意識顯化出來的是物質,潛意識顯化出來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而不論是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都是意識所投射出來的現象。

情緒是宇宙智慧的超連結

因爲暗物質和暗能量所蘊藏的無限智慧,以人類現今的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其萬一,所以需要透過情緒讓身體連結到暗物質、暗能量,把宇宙的訊息壓縮成身體所能體驗的開心、傷心、喜悅、憂愁、焦慮、驚訝、平靜、超然、合一等等的感受。

熟悉情緒的具體做法,也是我自己練習的方法,有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老師提倡的 正念減壓課程 MBSR親子教育作家李崇建老師所提出的 6A 情緒自我覺察練習,也就是覺知情緒 Aware、接受情緒 Accept、允許情緒 Allow、陪伴情緒 Accompany、轉化情緒 Action、欣賞自己 Appreciate 這六個步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參加薩提爾工作坊探索正念的旅程。

超能力是連結之後的自然現象

經過簡單的持續日常練習,慢慢地我們就能夠越來越能理解宇宙的訊息,也稱作第六感或特異功能,也就是擁有超越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舌頭味覺、皮膚觸覺,體會到眼耳鼻舌身五感以外的感受,甚至是突發其來的靈感源源不絕,當以上發生的時候,恭喜已接上宇宙的資料庫。

能夠穩定發揮能力的人,一般稱爲靈媒或功能人士,李嗣涔教授研究之後歸納出三種型式的特異功能人士,而這其實是人人都可以經由練習獲得的能力,而且有趣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功能。李嗣涔教授與我和夥伴們所共同創辦的氣機科技在研究的撓場應用,目的也是在個人向内探尋的練習中,輔助提升連結的狀態。

在使用宇宙資料庫的過程中,我很喜歡 陳俊樺 Josh 分享的指引:『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不存在。』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