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實習生們四個月實習的心得分享,蠻多的共通收穫是『第一次以團隊方式把事情做出來』,即使之前在學校有專題團隊,但也是各自分工不合作,大家分派工作最後再組合起來。而在實習過程中,成員利用 Scrum 的方式,及時了解每個工作的進度,互相支援遇到的問題,密集的分享和學習,還有一群很雞婆的哥哥姐姐們噓寒問暖,都是之前沒有的體驗。
回想我們從小都聽說要『德智體群美』五育俱全,但我之前也從來不知道群育是什麼,頂多就是玩玩團康,組組球隊。學校不但不鼓勵還懲罰合作的行為(比如作弊 XD)。但不能怪老師,我想除了投票『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老師也沒有受過如何教導團隊合作的訓練。
我也是在這幾年在 Scrum 中找到答案,除了快速迭代、適應變化這個優點外,我覺得 Scrum 的重點價值是以團隊為主體運作,讓團隊取得個人所沒有的特性,比如團隊比個人反脆弱、團隊比個人的視野更廣、盲點更少。但要讓團隊有這些特性不是容易的事,我認為有三個觀察點:
- 成員是否都能安心的表達自己想法?
- 成員的個性與觀點是否夠多元?
- 團隊有沒有好的決策模式?
安心表達自己想法
Google 在高效能團隊的研究中,發現高效的團隊有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心理安全感:團隊成員是否可以安心的在互相面前冒險和表現自己脆弱的一面。落實在團隊溝通中就是我的意見會被聽到、會被尊重、不會有人笑我笨。同時我會大膽提出我的看法,也歡迎大家針對我的看法提出建議和反饋。
具體的操作方法有:
- 由最資淺的人員先發言,每個人先閉上嘴巴認真聽(特別是資深人員),先每個人都發言過一輪再進行討論。
- 給時間讓每個人先寫下想法,之後再討論。
- 善用探詢和主張,第一階段是探詢,先讓每個人取得自己所需要的資訊,然後在進入第二階段主張,讓每個人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 討論時人人平等、沒有對錯、沒有老闆,任何看法觀點都歡迎。(相較之下,決策時是由有決策權的下決定)
多元的個性和觀點
哈佛商業評論:為什麼多元團隊更聰明? 裏面提到多元性可以讓團隊更有創意、更客觀、同時想法更可以落實。
每次在組成實習生團隊(4-7人)時,我們都有刻意創造多元性,比如說從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人格特質中挑選組成。而到目前好幾梯的結果,到最後總是會產生一組相處的很愉快的實習生團隊。
具體的操作方法:
- 一群聰明人在一起不一定有聰明的團隊,合適團隊的人比厲害的人重要。
- 使用 DISC 人格特質分析,或是進階一點 MBTI,讓一個團隊中有平均的人數分佈在不同的特質。
- 找有特殊經歷的成員,如讀生死學系、高中讀了五年、自己創過業等等。
- 避免近親繁殖,如控制某些學校的比例。
- 找不同文化框架的成員,如外籍人士。
好的決策模式
從小我們只會投票,但其實除了投票還有很多方法,如共識決、猜拳、老闆說了算等等。Scrum 團隊中沒有 Team Lead,少了老闆說了算的選項,所以團隊如何決策是個大問題。我認為在敏捷的團隊中,全員參與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解法:認可決,任何提案只要沒有重大反對意見就可以進行。認可決的精神是:儘管我不百分百同意,但我願意嘗試後看看結果再來討論。畢竟很多時候壞的決定好過不做決定,而且敏捷的精神是靠迭代學習,沒有嘗試就沒有反饋。
具體的操作方法:
- 如果有權威決定權的人在場,如主管等,最好等所有人都發表完再說自己的觀點,才能取得最多元的意見。
- 盡可能用認可決來做決策,問『有沒有重大的反對意見』,不要問『有沒有人贊成』。
- 利用反對意見來修改提案,而不是有反對就撤銷提案。
- 挑選一個輪值的執行官,在認可決不適合或有突發情況時擔任決策的角色。
- 保持選項的開放,盡可能推遲決策的時間點,等到一定要下決定時再下決定。
圖片來源:www.gifbest.com/Images/Funny_Teamwork_Images/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