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不一樣 – 引導後的結論是正確答案嗎?

相信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這是我受過理工訓練後最大的恩賜,也是最大的業障。所以我剛剛接觸引導的時候,最大的疑惑是『花了這麼多時間引導和討論,但這結論真的是正確的嗎?』

比如說討論主題是『有效團隊合作的要素有那些?』,可能有些結論是强勢領導加服從紀律,有些說是僕人式領導加自由發揮,有些要素可能還互相矛盾,比如和同事有深刻的私交超友誼更好,相對於下班後絕對不要跟同事碰面卸下面具露出真面目。甚至可能同一群人討論出來的結論,三天後再討論一次的結果又變了,那到底哪個是正確的答案呢?

上 ICA 深度滙談時就請教過 Larry 這個問題,我記得 Larry 的回答是:『我知道這是對的答案,因為這是由一群對的人想出來的答案』。越接觸引導與團體動力,就越相信其實關於人的問題没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就像倫理與道德都是持續演化的結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人渣文本的對我來說,倫理學是什麼

看起來簡單的事情最困難

看到這裡可能會想:引導者的工作實在太簡單了,反正只有把人聚在一起就會有正確答案不是嗎?

其實不然。第一就是怎麼知道在場的都是對的人?重要利害關系人都到了嗎?有没有辦法提供足夠多元的觀點?第二如果到場的人對了,在現場時候的安全感足够嗎?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嗎?每個人都有聽到而且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嗎?

任何一個環結有問題都會影響對討論的參與程度和結論的認同感,也會影響執行與行動成果。驗證引導過程的成效,可以從事後的結果和大家的投入程度來觀察。所以要引導出個對的答案,有一個好的引導者非常重要。

引導是為了建構出衆人相信是正確的答案

問題解決大全:從阿德勒到麥肯錫,37個關鍵方法解決職場和生活難題中,也提到爲什麼複雜的問題要用引導的方式,我覺得把原因解釋的很詳細:

2011760287714b“(使用引導)做出的結論是否為正確答案,没有人知道。不過,如果所有人認為這是正確答案,就會努力執行,只要努力,就能有成果。只能透過此方式,在得出結論後讓他成為正確答案 — 這正是在複雜時代解決問題的型態。也就是,要建構出衆人相信是正確答案的結論。

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所有關系者要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正由於共同經驗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所以彼此需互相信賴,對結論也有高度認同感,也因為清楚解決策略的内容,而産生要付諸實行的當事者意識。”

所以到最後,大家信不信、投入不投入,其實都比結論正不正確,要重要的多。

 

 

圖片來源:
https://www.theodysseyonline.com/keeping-it-fresh-using-perspective
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5988065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