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測試一下注意力嗎?數數看,影片裡有兩組人,一組穿黑衣,一組白衣,影片中白衣服那一組傳球總共傳幾次?
你的答案是多少次呢?
答案是11次嗎?恭喜答對了!
第二個問題,影片有沒有地方怪怪的呢?(絕對不是鬼影追追追,答案在最下方公佈)
這個影片是由認知心理學之父,Ulric Neisser,所製作的。目的是證明人在專注的時候,對周遭的東西會視而不見,也就是所謂的盲點。
《覺察力 – 哈弗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掌握行動先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從真實事件來探討盲點的產生原因和克服方法。書摘如下
常見的盲點
- 局限在現有選擇和資訊:時時要提醒自己在眼前看到的,往往不是全部,要多問我想要知道什麼,還有什麼別的資訊和數據可以幫我做決策?
- 動機盲點:我們會因為利益或動機的關係,對曝光後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件視而不見。如企業內部的醜聞。想要提早知道醜聞,領導者要提供足夠的誘因讓吹哨者出現。而要注意小心,因為很多錯誤的行為都是因為領導者的規定和提供的誘因或利益引發的。
- 要特別注意道德的滑坡效應,大的錯誤都是從小錯開始。
- 群體盲點:是由”其他人“的這樣做,而自己就視而不見。凡一覺得也有責任分擔效應的影響。
- 遺漏偏誤讓我們把行動的傷害高估,而忽略不行動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談判技巧
在做決定前,先寫下自己的目標和條件的優先順序,才不容易被影響。
談判時,不要逐條分項討論,分項會局限選項,失去大局觀。不但要看對方做些什麼,也要看對方不做什麼,來判斷他背後的動機。要從多主題討論,才能把交換雙方利益的機會最大化,了解對方對什麼最在乎。如
- 執行時間
- 效能擔保
- 付款方式
- 品質
- 合約期限
- 排他條款
- 服務支援
- 其他
第一流察覺者的定義
明察秋毫,尤其是對於人的行為。
質疑目前的做法。
注意環境,組織和系統的缺陷。
對太好的條件保持懷疑和謹慎。
也要思考應該要發生,但是沒發生的事。
多想一步或是更多步,同時注意間接的影響。
最後,領導者要提升員工察覺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設計出鼓勵員工關注重要資訊的制度。
辨識和防止意外
要辨識可預測意外,問自己三個問題
- 你組織裡是否有無法自行解決的嚴重問題?
- 這些問題如果繼續拖延下去,是否會越來越糟?
- 這些問題是否會演變成破壞性危機,讓組織中大多數人措手不及?
要防止可預測意外的三個步驟
- 辨識威脅
- 判斷優先順序,做成本效益分析
- 動員行動
影片解答:有看到撐傘的女生嗎?
在〈覺察力 哈佛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 – 讀書心得〉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