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分鐘而已 – 別小看滑坡效應

slippery-slope

幾年有次在剪頭髮時,剛剛好是店長幫我剪,這個店長很愛抬槓。那時候也不趕時間,也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從晚上八點開始剪,眼看就要八點半了,突然店長瞄向櫃檯的方向,跟他們小妹喊:『現在時間幾點,為什麼在結賬了?』

小妹張大無辜的雙眼說:「要八點半了,不是八點半要結賬嗎?」

店長頭也不回的說:『八點半結就是八點半結,不可以先結。』

無辜的小妹不服氣回說:「差個一分鐘哪有什麼關係。」

愛抬杠的店長轉過頭,嚴肅的小妹說:『今天差一分鐘,明天差兩分鐘,下禮拜差十分鐘,下個月就八點結賬了!』

最近看了《察覺力 – 哈弗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掌握行動先機》,裡面提到了滑坡效應,就突然回想起他們那時的對話。

原本的滑坡效應指的是錯誤的思考模式,把沒發生或發生幾率很小的事件當做一定會發生,誇大因果效應。比如Wiki上舉的例子:孩子如果不上好国中,之后就考不上好高中,再来就考不进好大学,接着会找不到好工作,然后会穷困潦倒,一生就毁了!

但在察覺力這本書中,只出很多違反職業道德上的行為都是以滑坡效應模式進行的。因為人的心理會忽略漸進式的改變,比如說經理為在一次月報告中保持好業績,就把原本預計明天才簽約的單子算成當月的業績。因為只差一天,其他人也很難發現異常。這個經理一次食髓知味後,下次也會如法炮製,而且為了圓以前的謊,把越來越遠的單子都算進來,金額越滾越大。直到某次客戶突然反悔不簽約,這拿未來的單子充業績的行為才暴露出來。

這個例子也讓Yves想到在組織中的文化也是如此。一開始時公司並沒規定上班時間,但人數多了後,常常發生要找人找不到。後來就規定上班時間是十點鐘,但還是常常會有人遲到,主管會議中就討論遲到應該扣假半天處理。有主管提出來應該要給十分種的緩衝時間,理髮店店長的回憶突然跳出來,Yves就說:『如果遲到十分鐘可以接受,那十一分鐘的可以嗎?假設我們時間訂的合理了,那遲到就是遲到,不應該時間分別處理吧。假設我們時間定的不合理,那應該修改上班時間。』

看到滑坡理論,再次驗證了規定應該不容許被跨越的。規定應該越少越好,給的空間要夠大,對大多數人都是合理的,而跨過界限的人應該要一視同仁處罰。

正常法治國家應該立法從寬,執法從嚴,但台灣卻是立法從嚴,執法從寬,關係好的可以上下其手,而正直的執法者也會因不忍心或實務上的困難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長久下來就養成了好人鄉愿,壞人油水不斷的環境。

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可是公司的小世界我們是有機會改變的,創造想做事的人想留下,存心僥倖者想離開的環境,就從立法從寬,執法從嚴開始!

圖片:http://www.educationviews.org/texas-schools-slippery-slope-sen-seligers-sb-149/

作者: 敏捷黑手阿一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