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職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書摘

在傳統組織中跨功能的團隊通常在危機時才會出現,他們會組建了一個瞭解危機的特別工作小組,並由小組成員全權負責解決該問題。

敏捷開發或 Scrum 中,我們常常強調團隊是要跨功能的成員組成。在傳統的企業,會按照功能來分部門或團隊,團隊成員的技能相對單一,像是QA部門與開發部門獨立分開。

而在敏捷式的組織,強調的是希望一個團隊可以自行從頭到尾交付給顧客價值(提供產品或服務),減少跨團隊溝通造成的延遲或資訊落差,所以成員的組成需要跨職能。

有一個蠻好的具象化比喻是不丹的傳說故事,和諧四友:大象、猴子、兔子和小鳥組成的團隊

雖然大象又巨大又強壯,還是需要敏捷的猴子才能摘下果實。但如果當初小鳥沒有吃下種子,讓種子跟著排泄到土壤中,就不會有樹的出現。而如果沒有兔子在土中挖洞,讓土壤通氣與保留水分,樹也不會長的又高又好。

以下是在『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可以用來探索『跨功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的一個實驗。


探索12:跨功能團隊是否真的有效?

背景:在傳統組織中跨功能的團隊通常在危機時才會出現,他們會組建了一個瞭解危機的特別工作小組,並由小組成員全權負責解決該問題。

假設:我們知道跨功能的工作小組可以解決危機。那為什麼不把它作為一個常規實踐來實施呢?

實驗:找出一個持續存在、重要性高,但非危機的問題,同時促進成立具備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的跨功能團隊,高度賦權給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團隊由管理層全力支持,排除制度上的局限,解決問題是團隊的共同和唯一的目標。找出另一個相似問題為「對照問題」,並不要改變當前解決問題的責任和組織架構。

與沒有跨功能團隊相比,對照問題被解決的速度有多快,品質又如何呢? 解決的問題是否值得跨功能團隊所花的時間呢? 如果這個問題比「對照問題」更快解決,那麼所縮減的時間換來什麼價值?倘若成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試驗跨功能團隊的概念?


在『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一書中提供了23個針對企業策略面、架構面、流程面的不同探索,以供身為領導者的你參考如何在貴公司開始實踐敏捷轉型:

天瓏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新絲路

9789864343140_bc1

關於策略面的探索

探索1:我們需要標準化的評量方式嗎?
探索2: 信任是否可以減少成本?
探索3:我們是否能改變獎勵機制來讓合作更有效?
探索4:晉升由同儕決定是否更能幫助組織校準?
探索5:我們要如何擁有團隊的自治性,並同時支持組織整體的目標?
探索6:我們該如何利用既有的人際網絡?
探索7:除了關注短期利潤外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探索8:如果沒有獎金作為誘因,組織所期待的個人成長會發生嗎?
探索9:如果著重企業透明化會發生什麼事情?
探索10:我們能夠更具科學精神嗎?
探索11:我們真的能夠從失敗中學習嗎?

關於架構面的探索

探索12:跨功能是否真的有效?
探索13:反思會議能夠加強顧客關係嗎?
探索14:是否可以在董事會中加入執行長和另一位被選出的代表,並且不干擾董事會的運行?
探索15:我們應該更改法定架構嗎?
探索16:為了建立生產與後勤單位間的密切夥伴關係,所花的時間是否值得?

關於流程面的探索

探索17:群體反思是否能改善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索18:我們如何在董事會議中納入顧客的反饋?
探索19:顧客能從我們這學到什麼?他們對這個會有興趣嗎?
探索20:你的流程是否順暢?
探索21:績效評量是否反應出顧客導向這個價值觀?
探索22:團隊在規律的節奏中學習和反思,是否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探索23:我們能組織轉型式學習嗎?

圖片來源:
http://www.ipeen.com.tw/comment/782334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