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心中根本沒有我 – 從對話看是否在乎使用者

14367033211382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強調自己是技術導向導向(Technology Centric)的團隊,直到有一天敏捷發現了我們,我們才開始往使用者導向(User Centric)慢慢移動。

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自己思維還算是夠使用者導向,直到最近才發現果然是自我感覺良好。

話說最近新開發了一個產品,上線後發現網頁開很慢。一個沒啥圖片的登入頁面,User first visit大約要5-10秒才能Load完。

結果兇手是一個500k 大的 JavaScript library。

原來是夥伴們把產品內會經常用到的JavaScript function 集中在一起,又沒有壓縮,就跑出跑出了個巨獸。

剛剛好我也在命案現場,當然要5 Whys一下問問事情怎麼發生的。

『為什麼要把JS都合在一起?』
「因為可以減少Request到到Server的次數,讓Bandwidth的花費減少。」
『我們網站最多不過十幾個JS,就算合併成五個以下好了,減少的Request也不到十個,有效益嗎?』
「除此之外,還讓Code比較Organized,找起來容易,還有。。」
(以下省略30分鐘的討論,這種討論應該在每個團隊都天天發生,請自行腦補)

到最後因為我是個專業只出嘴巴不會寫CodeProduct Owner,沒辦法說服團隊這個做法是有問題的,除了先壓縮把檔案縮小後,就不了了之了。

到後來有個夥伴又提出IISLog 上,使用者下載速度還是很慢的問題。突然間我就像被棍子打到,發現之前的討論我也太豬頭了吧,竟然圍繞在技術問題上打轉,而且還想用嘴炮跟技術人員戰技術問題。這番討論是我骨子裡根本就還是技術導向的怪味道(Smell)啊。

如果我的想法是使用者導向,我的問題應該是『怎麼樣才能讓使用者更快看到頁面?』,然後我們才可以避免陷於技術的討論中,因為技術的做法很見仁見智,很多時候是環境限制取捨下的Trade Off,不但討論不完,而且對錯也很難驗證。

但使用者的體驗,很多都是可以反應在客觀的數據上。這個改變,使用者有什麼影響?他們有沒有更快登錄、買更多東西、結賬速度更快、更常回來?

而這些數據都是很簡單就可以取得的,馬上就可以依靠結果來分析改善。(附帶一提,提出之前產品改動對使用者的影響和分析,也是Sprint Review上非常重要的活動)

ScrumAgile中,所有活動的中心都是圍繞著產品,目標都是從如何知道客戶要什麼,如何讓客戶最快用到產品,如何提升我們交付產品的能力。所以客戶(使用者)要什麼,在一個真正敏捷的團隊中,應該是常常被提到的問題。

看來,『這對使用者有什麼價值?』這問題被提出來的次數,也可以當做產品成功的領先指標

在你的團隊中,有夠常聽到『這對使用者有什麼價值?』這句話嗎?

延伸閱讀:UX使用者經驗書單與學習資源

圖片來源:http://www.buzzhand.com/post_758533.html

作者: Yves Lin

Trying being agile in the fun way. 喜歡并相信敏捷與正念,期許能帶入一些不同的思維,能讓華語圈不只軟體產業,都可以更高效幸福,開心自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