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大一時上過會計課,也有驚無險的低空飛過及格,但考完期末考後就快快忘記還給老師了。在2011時深深感到自己財會的知識不足,就上網找到了林明樟MJ老師的一日公開班『你一定要會的12個職場必修數字管理能力』,當時老師的撲克牌教學就讓我印象深刻,之後也開始跟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這些財務報表培養感情。(要看 MJ 老師目前的公開班點這裡)
可惜大概看懂財報以後就沒有繼續深入研究,工作上也不會天天用到報表,就停留在外行人看熱鬧的階段。在 MJ 老師的財會課程後,陸續接觸了專案管理、人力資源、組織管理、敏捷式開發(Agile / Scrum)、教練、引導等等知識,也嘗試應用在組織內部,非常幸運的夥伴人數也在這五年成長了兩倍,而如何讓組織擴大的同時也保持文化和效率也一直是我們的焦點。
如何讓公司變大但不變肥
現代組織演化的趨勢就跟電腦一樣,為了應變快速變化的環境和未知的挑戰,是走水平擴展而不是垂直生長,讓組織系統可以迭代更頻繁、反應更快、容錯率更高。
而這幾年學習到讓組織擴大( Scale Out)而不是變肥大(Scale Up)的方法,有和弄制(Holacracy)、事業部制(Business Unit)、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和全員參與制(政治學翻為全民政治 Sociocracy,但企業應用沒有正式中文翻譯我就翻為全參制)。
事業部制對我們小公司來說是殺雞用牛刀,加上事業部的概念是傳統由上而下的指揮與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不符合網路化後訊息變化太快,要把決策權往下放,讓團隊自組織的趨勢。
全参制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納入了許多奎格教徒日常協調運作時的溝通與決策方法。跟民主制決策使用投票少數服從多數相比,全参制更注重社會關係,用的是默許式決策(Consent Based Decision Making),在決策時就算是只有一個人提出重大具體的反對意見,也必須被考慮並修正執行計畫。
而弄合制是基於全參制的概念,由 Brian Robertson 在2007年提出來,加入許多具體的營運章程與規則,最著名的案例是 Zappos 在2015年全面導入弄合制。
阿米巴經營是由稻盛和夫在1959創辦京瓷後的經營理念,重視文化、長期和全體,讓每個單位(如團隊、部門,京瓷6萬人有6千多過阿米巴)成為個個獨立的阿米巴,讓阿米巴間互相計價結算受益與成本。我認為阿米巴管理跟事業部制的差異在,事業部制注重看營收績效,而阿米巴制注重的是以價格當作阿米巴間的神經連結,反應市場的狀態,個體要把全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覺得全參制和弄合制中的許多溝通和決策方式可以借鏡,但有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太依靠個人自發性,而阿米巴間的價格訊號很好的補足了這一塊,經由讓團隊獨立營運與互相計價讓每個人注意力聚焦在市場的狀態。
說太多離題了,總之不管下一步要如何走,都該先提升夥伴的財務知識,而要講財務課程非 MJ 老師出馬莫屬啊,所以幾個月前就邀請了老師來幫新加坡與台灣的夥伴內訓。
闊別五年後完全變態的課程!
五年再上一次 MJ 老師的課,原本想說是只來複習的,結果沒想到只有撲克牌長的跟五年前一樣,其餘的課程內容、流程、教材根本我都不認識啊!
在課堂中每發一份新的教材時,同組的新加坡夥伴都會驚歎:『這質感真好!』。這幾年來台灣上課的經驗,從福哥的簡報課、周震宇老師的DISC溝通課、到林明樟 MJ 老師的超級數字力,每一堂都讓來自新加坡的夥伴下巴掉下來,只懂英文的同事都抱怨沒有提供英文的課程,其實教授這些課程又有台灣水平的講師在新加坡還真的找不到,就像嘴巴變挑了可以吃的餐廳就越來越少,真不知道該喜還是憂啊 XD。
課程第一天還因為我們隊我有上過課,我們隊要讓其他隊伍兩萬分(豬隊友 XD),最後以差第一名一萬多分落敗,真是殘念啊。幸好第二天有贏回來,要不說五年前上過課都會被笑,老師還準備了跟我們公司同名的運動 Titan 襪當獎品,超級貼心!
從無到有,從有到應用
在參加的24名夥伴中,只有3位有會計背景,其他都是完全沒接觸過財會、或是像我一樣大學讀完就還給老師 XD。但在第二天課程進行中,大家都開口閉口談資產負債表、資產周轉率、ROE、營運現金流量,連新加坡來的夥伴原本對中文會計名詞都很陌生竟然也都可以朗朗上口,真是太神奇了!
兩天課程結束後,我們多留一天把學到的套用到自己的產品上,套用產品營收後我察覺大家對產品的營運狀態更敏銳,也在乎自己所提供服務是不是對大家有價值(能不能收錢),這是非常大的轉變,我很佩服稻盛和夫利用互相計價來讓每個人都成為經營者的創見。
當聽到大家說薪水很貴或找資深員工幫忙不划算時,我趁機介紹阿米巴管理中的關鍵指標,單位時間附加價值:
單位時間附加價值=(銷售額-費用(勞務費以外的原材料費等))/總勞動時間(正常工作時間+加班時間)
稻盛和夫不想要管理者在薪資上動腦筋,也不想讓團隊因為資深人員薪水高而拒絕他們加入團隊或提供顧問服務,所以特意把薪資(勞務費)拿掉,讓大家把焦點放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創造價值。也再次呼應 MJ 老師說的,減少成本、減少費用、都不如增加營收來的重要,因為可以減少的成本費用有限,增加營收無上限!
軟體公司最大的資產是人,開銷也是人,如果因要省錢而縮減成本費用,裁員是最快的辦法,但也是對組織最傷的辦法。以短期績效設計獎勵制度,又要經理人關注長期組織的效益,是違法人性的設計,所以阿米巴管理中並不因短期績效好而升遷或獎勵,因為績效好是靠每個單位的協調的成果。績效不好時會深入了解原因和協助改善,而不是只是責怪,升遷時除了長期的績效、也看是否有關注全局的作為、和人才的培育。
從個人開始內化
MJ 老師的課不但談企業財務,還談到個人理財,如何設下安全網、如何投資、投資要注意那些面向。課程後閒聊大家都覺得收穫滿滿,要抑制買股票的衝動(老師說要危機才入市,上課沒在聽哦 XD)。
同時我也非常認同老師的觀點:『讓公司富起來,然後大家一起富起來』,組織與人員本來就是共榮共生的關係,期待我們組織內應用與體會更深後有機會再參加超級數字力的進階課程。
Photo Credit: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scale-out-storage-vs-up-cloudn-loud
在〈重逢完全變態的超級數字力財務課程心得〉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