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說到不丹去玩幾乎80%的景點都是參觀佛寺,雖然在台灣長大應該對佛教的概念蠻熟悉了,但因找的導遊用的是英文,加上藏傳佛教特有的傳說,幾乎都是在鴨子聽雷不知是什麼。
如果要去不丹,先有一些簡單歷史典故的了解,在導遊介紹的時候更可以享受故事的內容。但先說明佛教我是外行,只是把這幾天聽到的整理一下而已,如有疏誤請見諒指正。
佛教傳入喜馬拉雅地區
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吐番國王松贊干布(Songtsen Gampo)不但統一喜馬拉雅地區,還威脅到周邊的強國。為了謀求和平,唐太宗找了個遠親文成公主和親應付了事,而被打到趴下來的尼泊爾國王還含淚派出親女兒尺尊公主出嫁。
這兩位公主的嫁妝中都有當時盛行的佛教,也讓松贊干布開始信仰佛教,建立佛寺。奇怪的是白天蓋好的佛寺,晚上就會被拆掉了。松贊干布就找善於占卜的文成公主看看是怎麼回事。
文成公主掐指一算,發現原來喜馬拉雅山區有個巨大的女妖魔,因為不想佛法傳入喜馬拉雅而搗亂。松贊干布靈機一動,就在一天之內太陽還沒下山時,在喜馬拉雅各地蓋了108座寺廟來壓制這個大妖魔。
其中有兩座就在不丹境內並且留存到現在,一座是帕羅(Paro)祈楚寺(Kyichu Lhakhang)的,另一座是布姆唐(Bumthang)的簡培寺(Jambey Lhakhang)。
後來松贊干布又邀請蓮花生大士(Guru Rinpoche)來傳佛法,蓮花生大士就把密宗帶到喜馬拉雅各地,包含不丹。而且因他預見到之後佛教在西藏會消亡一段時間,就把佛教的經典藏在各地,這就是所謂的伏藏。

不丹全境統一
到了十五世紀時,有一位西藏版的濟公出現竹巴昆列(Drukpa Kunley),不但喝酒吃肉,還喜歡雙修。雖然做法放蕩但是法力很厲害,還用他的弟弟打退妖怪。現在不丹的陽具崇拜就是因為這樣流傳下來的。
十七世紀時夏仲阿旺朗傑(Zhabdrung)統一不丹,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許多的宗(Dzong)都是這時候建造的。普遍被認為是不丹民族的建立者。
二十世紀時,夏仲阿旺朗傑被推舉出來擔任現代不丹的第一位國王。

常見名詞中英對照
中文 | 英文(梵文) | 備註 |
佛 | Buddha | |
菩薩 | Bodhisattvas | |
度母/多羅 | Tara | 女性菩薩,有綠度母、白度母等等 |
佛法 | Dharma | |
仁波切 | Rinpoche | 上師,修行有成就的人 |
藏傳佛教 | Vajrayana ,Tibetan或 Tantric Buddhism | 又稱金剛乘或密宗 |
寺廟 | lhakhang , temple或monastery | |
殿堂 | sanctum | |
宗 | dzong 或 fortress | 城堡,內有寺廟跟政府機關 |
轉世修行者 | Zhugu | 又稱祖古 |
曼荼羅/壇城 | Mandala | 能量的聚集地 |
唐卡 | Thangka | 喜馬拉雅地區特有的繪畫 |
不丹國王 | Druk Gyalpo or King of Bhutan | 雷龍之王的意思 |
不丹的統治者 | Druk Desi | |
伏藏 | Terma 或 Ters | 隱藏起來的佛教寶藏 |
業 | Karma | |
基堪布/法王 | Je Khenpo | 總管全國宗教,直接協助國王的法王 |
洛本 | Lopon | 五位協助法王的上師 |
哈達 | Khata | 獻上表現敬意的圍巾 |
常見人物中英對照
中文 | 英文(梵文) | 備註 |
釋迦牟尼 | Sakyamuni 或是 Buddha | 一般稱Buddha |
蓮花生 | Padmasambhava 或是Guru Rinpoche | 一般稱Guru Rinpoche,也被成為第二位佛,八世纪時把密宗帶入西藏。形象是有三撇鬍子。 |
松贊干布 | Songtsen Gampo | 七世紀時統一西藏地區的吐番國王 |
尺尊公主 | Bhrikuti 或Balza Thritsun | 尼泊爾公主,和親吐番國王松贊干布 |
文成公主 | Gyaza Kongjo | 唐朝時和親吐番國王松贊干布 |
夏仲阿旺朗傑 | Zhabdrung Ngawang Namgyal | 在十七世紀統一不丹,一般在不丹稱Zhabdrung,有一把大鬍子 |
烏顏·旺楚克 | Ugyen Wangchuck | 只要看到名字有Wangchuck就是皇室的人 |
竹巴昆列 | Drukpa Kunley | 十五世紀時,西藏版的濟公 |
普賢菩薩 | Samantabhadra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心願(Aspirations),漢傳稱大行,騎白象 |
文殊菩薩 | Manjushri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智慧(Wisdom),漢傳稱大智,騎獅子 |
地藏菩薩 | Kshitigarbha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大地富足(Merit),漢傳稱大願 |
觀音菩薩 | Avalokitesvara 或是Chenrezig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慈悲(Compassion),漢傳稱大悲 |
彌勒菩薩 | Maitreya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愛(Love)與行為(Activites),漢傳稱大慈 |
金剛手菩薩(大勢至) | Vajrapani,Chana Dorje | 八大菩薩之一,代表力量(Power),漢傳稱大勇 |
虛空藏菩薩 | Akashgarbha | 八大菩薩之一,淨化業力,代表祝福(Blessing),幫助記憶 |
除蓋障菩薩 | Sarvanivarana-Vishkambhin | 八大菩薩之一,移除障礙的能力,代表氣質(Qualities),幫助入定 |
毗盧遮那佛 | Vairocana | 五方佛之一,中央,釋迦牟尼佛的化身 |
不空成就佛 | Amoghasiddhi | 五方佛之一,北方 |
阿彌陀佛 | Amitabha | 五方佛之一,西方 |
寶生佛 | Ratnasambhava | 五方佛之一,南方 |
阿閦佛 | Akshobhya | 五方佛之一,東方 |
東方持國天王 | Dhrtarastra | 四大天王之一,拿琴 |
南方增長天王 | Virudhaka | 四大天王之一,持劍 |
西方廣目天王 | Virupaksa | 四大天王之一,拿蛇 |
北方多聞天王 | Vessavana,Namsey | 四大天王之一,拿傘,古印度財神 |
圖片來源: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856/d856254.jpg